《華爾街日報》於2025年10月17日刊出賈伯斯遺孀Laurene Powell Jobs的評論〈警惕以捐贈換取控制權的慈善家〉,針對Salesforce執行長Marc Benioff的「慈善交換控制權」作出抨擊。
因為Benioff(擁有《時代》雜誌)之前在接受《紐約時報》採訪時,建議如果舊金山治安持續惡化,川普政府應考慮派遣國民兵進駐「拯救」城市。他強調自己和Salesforce家族過去26年捐贈超過10億美元給舊金山,聲稱「沒有人比我僱用更多人、捐更多錢或更支持舊金山」。
Powell Jobs女士(Emerson Collective創辦人,她透過該組織持有《大西洋月刊》多數股權,自 2011 年成立以來已捐出數百萬美元)先引用猶太哲學家邁蒙尼德的智慧之語:「給予的最高目的是使慈善本身變得不再必要。真正的慷慨是恢復尊嚴和自主能力,而非削弱它們。」
她並點出:「我們生活的時代,捐贈太常被用來控制,而非服務——用以決定什麼是重要的,以及應該適用哪些規則。如今,一些在公共領域中擁有巨大話語權的人聲稱,他們的捐贈賦予了他們隨意決定歸屬條件的空白支票。」她寫道,Benioff 將慈善視為「一場拍賣——而政策是頒給出價最高者的獎品。但期望以捐贈換取控制權,絕非慷慨。」
這樣的情況將慈善事業變成了「表演藝術」,一種「美德的證明,一種在仍要求所有權的同時顯得寬宏大量的方式。」她說,這迫使需要資助的事業必須圍繞捐贈者的利益來構築他們的議題,而不是服務於他們本該服務的社群。「這就是腐蝕現代慈善事業的無聲腐敗:將給予的能力當作強加個人意志的許可證,」她寫道。「這是一種道德洗白(moral laundering),以所謂的善舉掩蓋了自身利益。」
▋槓桿、權力、影響力
驚呆美國人的脫口秀主持人Bill Maher在HBO節目中也談到此議題,來賓CNBC晨間財經論壇《Squawk Box》共同主持人 Andrew Ross Sorkin則是讚揚Powell Jobs的投書深具洞察力:「看到美國一位億萬富翁公開表示,這個國家的慈善行為,某種程度上,是關於收買『影響力』。而這有兩面性,我認為確實有許多慈善事業是和『買進』影響力有關的。但也有很多人試圖『出售』影響力。所以當你想到所有慈善機構、大學和其他組織時,他們一直以來在販售什麼?他們也在販售影響力。所以我認為這是雙向的行為。儘管我贊同慈善,我們都應該給予。但問題是,『人們為什麼要捐贈?富人到底在買什麼?』」
NBA達拉斯獨行俠隊股東暨平價藥物公益組織Cost Plus Drugs聯合創辦人Mark Cuban則是認為:「當我捐款和試圖捐錢時,我盡可能匿名進行。有時受贈方會說:『揭露你的大名,可以幫我們更好地建立我們的事業,更好推廣』。確實,如果不是為了槓桿、權力、影響力,富豪為什麼要把名字放在一棟建築物或醫院上呢?
我有成立一個組織,專門處理當人們的手術預先授權(pre-authorization)被錯誤地拒絕時,可以解決這個問題。組織的工作就是試圖推翻這些錯誤的預先授權。不過,你永遠不會知道那是我,因為你不知道這個組織的名字,而我希望如此。我喜歡收到人們說『謝謝』的電子郵件,但我不需要告訴大家『這個組織就是Mark Cuban的』」
▋喧囂時代中一座沉靜而堅定的燈塔
Powell Jobs女士的觀點展現了一種深具洞察力且近乎「時代清醒」的姿態。她精準地刺中了美國當代慈善事業中最核心的矛盾與癥結:
1. 回歸本質的哲學高度:她沒有停留在「捐了多少錢」的層面,而是引領我們思考「慈善的終極目的為何?」——是為了讓慈善本身不再被需要。這直接呼應了「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的智慧,將尊嚴 (dignity) 和自主能力 (agency) 置於慈善行為的中心。
2. 勇於批判的勇氣:她不僅提出理念,更直接點名批判 Marc Benioff 這樣具影響力的商業領袖所代表的「慈善贖罪券」心態(即以捐贈換取政策影響力或話語權)。這種公開批評需要極大的道德勇氣,因為她挑戰的是整個由財富和權力構築的遊戲規則。
3. 對「權力腐蝕」的深刻警惕:她提出了「道德洗白」這個極具力量的詞彙,尖銳地指出:當慈善成為展示美德、鞏固影響力、甚至規避社會批評的工具時,它本身就可能成為一種更隱蔽、更精緻的權力運作,反而偏離了服務社群的本意。
4. 實踐與理念的統一:她不僅是言說者,更是實踐者。她領導的 Emerson Collective 選擇匿名捐贈,這本身就是對其理念最有力的背書——將焦點從捐贈者身上移開,完全聚焦於受贈者與他們所要解決的問題。
在這個財富高度集中、科技巨頭影響力無遠弗屆的時代,Powell Jobs 女士的聲音如同一劑清醒劑。她提醒:真正的慈善,不應是自上而下的「施捨」或「指導」,而應是謙卑的陪伴、資源的賦予和能力的建構。她讓我們看見,真正的影響力不在於聲量的大小,而在於思想的深度與行動的純度。
▋八百年前的西方智慧
摩西‧本‧邁蒙(Moses ben Maimon,1138–1204),通稱邁蒙尼德(Maimonides)為人所知,是一位塞法迪猶太教拉比與哲學家,為中世紀最具影響力且著作最豐的妥拉學者之一。他在身後被公認為猶太歷史上最重要的拉比判決者與哲學家之一,他的豐富著作成為猶太學術的基石。他所著的十四卷《米示拿妥拉》(Mishneh Torah)至今仍具有重要的正典地位,作為猶太教法(halakha)的編纂。
邁蒙尼德提出了「慈善」(tzedakah)八階層的概念,其中最高形式是給予受助者一份禮物、貸款或合作機會,使其能夠自立,而非依賴他人生活。在他看來,最低形式的慈善是勉強施予。這八個層級如下:
1. 勉強施予
2. 少給於應給之數,但給得愉快
3. 在被請求後才給予
4. 在未被請求前即給予
5. 在不知道受助者身份的情況下給予,但受助者知道施者身份
6. 在知道受助者身份的情況下給予,但受助者不知道施者身份
7. 雙方皆不知對方身份的情況下給予
8. 使受助者能夠自立自足
✪ 英文資料初稿中文化:DeepSeek、Copilot
✪ 資料查詢、整理協作:Grok、DeepSeek
✪ 製圖、圖片編輯: Copilot、PhotoScape X
🌐參考資料🎬
The Wall Street Journal Oct. 17, 2025
Laurene Powell Jobs: Beware of Philanthropists Who Want Control in Exchange for Their Giving
The Wrap October 17, 2025
Atlantic Owner Laurene Powell Jobs Blasts Time Owner Marc Benioff
https://www.thewrap.com/laurene-powell-jobs-marc-benioff-national-guard/
YouTube · Real Time with Bill Maher Oct 24, 2025 9:50
Overtime with Bill Maher: Mark Cuban, Andrew Ross Sorkin (HBO)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LFARjDVDzWw
From Wikipedia, the free encyclopedia
https://en.wikipedia.org/wiki/Maimonides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