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2月25日 星期三

台版大英博物館百品特展

另眼看世界—大英博物館百品特展有百品,但看完有印象僅幾件(實在太魯鈍,沒歷史感):
上:Gold coin of Abd al-Malik:伊斯蘭硬幣進展的革命性代表。
左上:Hoxne hoard pepper pot:當時極昂貴的胡椒罐(小小的有天價)。
左:Marble group of Mithras slaying the bull:實在是具體展現了“Take the bull by the horns”,主角忙上相,小小嘍嘍(狗、蛇)吃香的(飲血)。
中:Shi'a religious parade standard:雖然是片狀,但有種無法言諭的神聖感。
右上:Hawaiian feather helmet:現場看到的是竹編帽,聽到是由上萬根羽毛製成…
右二、三:Carving Stupa from Amaravati、Sasanian King hunting plate:用圖像說故事的功力,古人犀利!
右下:Kakiemon elephant,原來一尊日本大象瓷器可以帶出豊臣秀吉出征韓國的歷史。

很幸運的旁聽蕭亦莉老師的私人介紹導覽,聽到她邊介紹邊提出個人觀點,別有見地的話:
「Globalize 全球化早就有了!」、「什麼是文創,這就是!」嗯,果然,故宮的志工多臥虎藏龍。(她有提到之前柯市長到訪時,也是她導覽)

百品當中,「信用卡」幾乎每個成人都有…硬要湊到百?來台的幾件展品,似乎打折了,比方Hawaiian feather helmet完全沒羽毛;日本浮世繪海嘯畫,來台的只有另一張黑白手繪稿,則是聽到導覽志工大大說:「請自行想像。」只能說,沒能親自到英國看展,人家送來就接受吧!(儘管從前就聽人說,很多展覽,來的展品非真跡)。不過,還是激起了想多上官網看看的興緻。A History of the World in 100 objects

2015年2月17日 星期二

中國求職網站『招聘』

智聯『招聘』於2014年6月在美國紐約證交所上市。智聯還有高端招聘『卓聘』,獵人頭公司。

2015年2月17日Bloomberg訪問招聘CEO郭盛(Evan Guo,2010年起任職):
他觀察到中國就業市場有結構性的改變,不再是世界工廠後,當前最熱門的行業別是IT、網路、通訊和金融服務,他特別提到金融服務,在從前中國都是大型金融機構獨大,但現在的趨勢則是有中小型,省級、地方的銀行,不過值得注意的是,這些銀行招募的人才也著眼於海外。

儘管中國經濟成長放緩,但他不擔心,因為他看到就業市場正向的結構性改變

中國已在價值鏈上往上端穩定移動,比方,傳統的零售業衰退、招募不到人,傳統模式失效。反觀,新興的e-commerce和線上零售則是高速成長,大量招募高階員工,有最新的人才、最新的技術。破壞性新創企業(disruptive players)的表現極佳。

主播問到「戶口」(hukou)制度對求職的影響,郭盛表示影響其實不大,因為很多研究所、大學畢業的年輕人早就在大城市工作,儘管沒有戶口,但公司會幫他/她們辦妥臨時工作證(temporary work permit )。反而是否要在北京工作的考量,首先是物價和空污,所以二線城市就成了新的就業亮點。
最後,他建議外商能到二線城市設點,因為那兒的經濟成長較快!

在騰訊科技新聞網站劉亞瀾1月29日的報導內容:
郭盛觀察出「中國白領人才的跨界流動和行業別徵才的兩極化」,並認為,中國許多白領有兩種垂直職業生涯,一是行業的垂直,二是職位的垂直。「中國的人才流動性非常大,人才的流動是跨行業的流動,由人才的職業技能決定,而不是由行業決定。」






2015年2月16日 星期一

駭客已竊10億美金

2015年2月16日Bloomberg報導,自2013年起駭客已透過網路竊取10億美金的財富。
記者指出,從「指紋」(fingerprint)追蹤到這些竊取網路上財富的駭客來自俄羅斯中國和烏克蘭。
節目還引用蘋果總裁庫克的話:「蘋果會和白宮合作,共同致力於網路安全性(cybersecurity)的維護,因為沒有一家公司能置身事外。」
節目引用卡巴斯基實驗室電腦安全公司(Kaspersky Lab,總部位於俄羅斯莫斯科)的資料:
一、已有30個國家裡的眾多銀行被鎖定。
二、駭客用惡意程式入侵網路。
三、操控無所不在的監視器。
四、遙控ATM,使其於指定時地吐鈔。



2月8日中央社報導〈17歲駭客破譯帳戶19萬筆 盜75億元被抓
中國廣東省公安廳宣布駭客信用卡詐騙案,抓獲17歲葉姓少年等11名嫌犯。這名17歲少年駭得19萬筆銀行卡帳戶資料,盜刷涉案金額人民幣近15億元(約新台幣75億元)。
廣東省公安廳指出,某商業銀行2013年7月連續發生多起銀行卡被網路盜刷案件,涉案客戶近千人且遍及大陸多個省市,因此公安部要求全力偵辦,廣東省公安廳並定為「海燕3號」專案。
經深入調查,警方鎖定一個以廣西河池人年僅17歲葉姓嫌犯為首的特大駭客網路公及盜刷銀行信用卡犯罪集團。
廣東省公安廳表示,上述集團先由葉嫌利用自己編寫的駭客軟體攻擊銀行網銀系統,大批提取客戶銀行卡、信用卡的資料,再由網路仲介人員層層轉賣葉嫌盜取的大量銀行信用卡資料。
不法分子在網路上尋找銀行網路支付、第三方快捷支付漏洞,將葉嫌竊取的銀行卡資料在網路大肆盜刷或轉帳牟利。

在葉嫌電腦11台中查獲160萬筆大陸民眾個人資料和銀行卡帳號,其中可以直接網路盜刷的銀行卡資料有19萬筆,並查獲8個批量處理軟體和手機木馬駭客程式。

2015年2月15日 星期日

付費得「假」愛 Invisible Girlfriend服務

官網上的slogan(主訴求):
終於有個能讓你的哥兒們、信以為真的女友
Finally. A girlfriend your friends can believe in.
副標:
可提出你在現實生活和社交軟體上「確實有女友」的證明(既便你根本沒有)
這麼一來,你就可以回頭繼續過自己想過的生活
Invisible Girlfriend gives you real-world and social proof that you’re in a relationship - even if you’re not - so you can get back to living life on your own terms.

能夠自己幫「女友」取名字、挑個喜歡的年紀和照片(官網上放的照片,看來真實性頗高,非model型,但不知是那抓來的?),並能創造出她的個性。
號稱能協助杜撰出令人信服的、專屬你們倆人的戀愛故事。(範例,在夜店相遇…,點了酒…整晚…)
更能在社交軟體上「作」出你們倆人的交談記錄,而且還能做到「及時」,也就是text給「她」她會及時回覆…

要價每個月 $24.99,約合台幣790元。附贈100則文字訊息、10則語音訊息、1則手寫稿。(100 text messages, 10 voicemails, and 1 handwritten note)
因為目前還是Beta測試版,很需要用戶的回饋…

美東時間情人節,Bloomberg West的節目中,Cory Johnson訪問Invisible Girlfriend的共同創辦人Matt Homann,他講很多漂亮的話,我只記得他受訪時提到,有可能有人本身就是腳踏多條船,會想要靠這個服務來管理。也有男、女同志會想要對父母親友交待而登錄。

這篇最狠:全世界最傷感的服務
World's Saddest Service Offers Make-Believe Boyfriend Or Girlfriend

2013年11月時還是新創公司時
BuzzFeed報導:新服務能讓親友覺得你過得沒那麼糟(網頁上有官網舊版畫面及Matt Homann的照片)
"Invisible Girlfriend" App Aims To Make Your Friends And Family Think Your Life Is Slightly Less Depressing

Business Insider報導:
'Invisible Girlfriend' Startup Provides Fake Love For A Price(付費得假愛)

2015年2月10日 星期二

Abaculi Media(Live活動行動裝置轉播)

2015年2月10日Bloomberg訪問Abaculi的CEO及創辦人Adam Klein(非當前最夯的年輕創業者)
官網主標:「快樂參與!行動裝置重新定義Live活動。」
副標:「需求,就是創造出新價值。」

Abaculi承辦的Live活動包括音樂會和運動賽事。

Abaculi採用的方式稱作「3E」:
Exposure(曝光):透過智能及相關設定交流的方式,讓觀眾提高參與感。
Experience(體驗):藉由Abaculi專利的場內( in-event)WiFi系統,克服傳統通訊系統的侷限,提供保高品質網路連線,讓觀眾與供應商在平台上無縫連結,傳達延續性體驗價值。
Engagement(參與):Abaculi擁有特殊的行為、社交、存取資料處理引擎,讓合作的廠商能有持續的觀眾參與度。

官網看不出什麼所以然,只知是在美國紐約的一間公司,上面顯示的團隊成員3員。
也沒什麼link,可更深入瞭解,妙!

台灣有「Live House 直播- 音樂直播、遊戲實況、企業轉播

2015年2月5日 星期四

Martine Rothblatt (Mindclone Advocate)

2015年2月5日Bloomberg訪問「複製思維」( mindclone)提倡人Martine Rothblatt,這才知道這位極為先進、特別的企業家,在網路上擷取的片段:


CBS NEWS
Transgender CEO who overcomes obstacles takes on limits of life
擅於征服險阻的變性CEO,這次挑戰的是人類思維的極限
September 24, 2014
Martine is the CEO of United Therapeutics, a $6 billion pharmaceutical company she founded. She made $38 million last year -- one of the highest paid female CEOs in the world.
This isn't even her first company. She started GeoStar and Sirius Radio as well.
In her new book, "Virtually Human," Martine explains her plan to clone the human mind -- breaking down specific thoughts and emotions into computer code -- to create a version of that person's "digital consciousness" that will remain long after the person is gone.
"We are pointing out that a humanhood can transcend software just like love can transcend skin tone, love can transcend gender, we also believe that love can transcend form," Martine said.
There are plenty of skeptics that say there is no way that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will get to the point of being human. If you look at Martine's accomplishments, she may be one of the most credible people expounding on this theory.

The highest-paid woman on the list is Martine Rothblatt, who was born a male name Martin Rothblatt and underwent gender reassignment surgery in 1995. Ms. Rothblatt started Sirius Satellite Radio, now SiriusXM, and founded United Therapeutics, a drug company, in 1996. Last year, she was paid $38 million in compensation.
榜上薪資最高的女姓是瑪婷.羅斯布拉特,她出生時是男的,名叫馬丁.羅斯布拉特,1995年接受變性手術。羅斯布拉特創立現稱SiriusXM的天狼星衛星廣播公司,且在1996年創辦製藥公司聯合治療學公司。去年總薪酬3800萬美元(約台幣11.4億元)。
出處: 紐時摘譯:CEO 待遇優 女性難以企及 - 聯合報udn  http://city.udn.com/50132/5122366


Book Review: Virtually Human by Martine Rothblatt
September 9, 2014 By  Peter Rothman(h+ Magazine editor)
“Virtually Human explores what the not-too-distant future will look like when cyberconsciousness—simulation of the human brain via software and computer technology—becomes part of our daily lives.” by Martine Rothblatt Ph.D., MBA, J.D.
In this book Rothblatt suggests that we’ll soon be surrounded by mindclones, digital copies of ourselves that are conscious or what Rothblatt calls “cyberconscious” digital entities.
For example consider Bina48, the “world’s most sentient robot”, was commissioned by Rothblatt and created by Hanson Robotics. Bina48 is a real working mindclone of Martine’s wife Bina Rothblatt that can engage in conversation, answer questions, and controls a robotic head. But Bina48 is a pretty early stage prototype obviously.
The book argues for a sort of “digital immortality” through mindclones that many will find attractive but it will also be controversial.
Rothbaltt interestingly discusses the theory that the mind is about making predictions, an idea I have personally explored through the development of AI software for making predictions about the future.
The social, economic, and personal implications of viable mindclones would be enormous.
Would mindclones be treated as slaves to the original person or given rights and freedoms to act independently? Could mindclones get married if their real world analogues weren’t? Can mindclones be murdered? Rothblatt discusses these sorts of implications in detail and argues convincingly I think that mindclones would eventually be granted rights as “real” persons. This is where Rothblatt the lawyer and ethicist rather than Rothblatt the inventor and entrepreneur shines through.
Although the book’s subtitle promises coverage of both “the promise” and “the perils”, this isn’t a book about risks. You won’t, for example, see anything here about use of mindclones to imitate someone without their permission. A perfect mindclone could be used to create materials for blackmail,  for identity theft, to access bank accounts, and perhaps for crimes we haven’t yet imagined. A convincing copy of a world leader could be used to start (or end) a war. In fact these sorts of ideas are not even new; false digital voices were reportedly used against the Taliban in Afghanistan for example. Darkside uses are not mentioned here but we should at the very least examine them.

Disney擁有Star War和The Avengers

因為Disney(迪士尼)2015年Q1的財報數字佳:營收增9% ,淨利增19%,EPS增23%。2月4日Disney股價漲7.63%收101.28美元。

Disney總裁Bob Iger接受Bloomberg專訪:
營收佳,大多得歸功於2013年底上映的Frozen(冰雪奇緣)的授權商品,帶來持續的營收!
Disney也有Star War(星際大戰),記者犀利地問,要怎麽把Star War的元素加進Disney樂園中?總裁很有信心回覆,大家可拭目以待。也問到上海Disney樂園,原先是預估2015年底開幕,現延至2016年第1季(日期仍未定)。


Star War是Disney的,The Avengers(復仇者聯盟)也是Disney的!

2015年2月4日 星期三

台灣棋王周俊勳 轉紅面成榮耀

========================
2015年04月24日陳鳳馨廣播專訪台灣棋王周俊勳(1980生)介紹時報出版的《棋手無悔:犯錯是成功必須的布局

周永生難忘的幼兒園上課第一天,看到周的紅面「很多女生就尖叫、直接哭起來」。陳問家長沒有在旁邊做正確的教育、疏導嗎?在那個年代,周:「很多家長看到我的神情,我感受到是厭惡的…」「其實是家長的反應更讓你受傷。」陳:「這件事情其實要很感謝你的心理夠堅強,撐過去了。」也因此選擇不同於一般人的路。

周父高中開始學棋,因而非常崇拜日本職業棋士。周決定不上幼兒園後,父才拿棋盤給他看。儘管周父本身棋力不高,但隨著父帶子東征西跑訓練時,自己的棋力也一直進步、提升到台灣的業餘六段。

周五、六歲在家裡背棋譜一年,不覺得枯燥,覺得好有趣。九歲開始住進台北雙連老師的棋舍。陳問那時候沒有覺得害怕、掙扎、拒絕過?「沒有,因為可以跟厲害的老師學習,是很幸福的事!」
周:「小時候那年代資訊很封閉,只要拿到日本高手的棋譜,就會覺得很開心!想要趕快把譜背到腦子裡!」那時的棋譜是很珍貴的,不像現在網路上全世界高手的棋譜都找得到。

家境好的孩子想學棋若能負擔開銷,大多到日本學,而台灣的院生一定比日本當地的更努力、用功,所以很容易就成為職業棋士,周:「只是成為職業棋士後,能夠達到多高的程度跟境界,就要看天份。」然當時周的家境不允許,轉而到中國拜師。

周在中國的經驗非常正面「他們都對我非常好,可能我像熊貓一樣很稀有、珍奇。」,因當時他們對台灣人才惜才。11歲待在成都的一年,「不會覺得辛苦、累,而是第一段覺得學棋真正快樂的時光!」當時中國只有國家意識,沒有私人意識,現在的競爭性很強,且學棋的總花費也不比日本低了。

正式職業比賽從上午10:00到下午18:00約8至10個小時,通常會下兩、三百多手。 圍棋「覆盤」的基本功,就是磨練記憶力,周:「這個苦功是一定要經歷的。是對棋力提升最有效的方法之一。」陳:學圍棋有個很重要的步驟:「逼迫自己反省曾經做過的事。」「對,每天不斷的在反省自己的棋藝。」

周一年背兩千多譜的棋形,「因為背很多高手的棋形,遇到陌生狀況時,潛意識就會比較容易選擇到好的形狀。」棋形很重要,下的棋形差,破綻就多。
陳:「太聰明的人,基本功反而紥深不了。」「因為學得速度太快,一下就跳到很高的級數上了。」

周拿到世界冠軍後,沒被成功衝昏頭,不繼續投入太多競爭比賽,不太想享受,而是選擇培育下一代,跟矽品董事長林文伯(第一屆名人冠軍)合作中華職業圍棋協會與海峰棋院。
周:「站上巔峰,不是我一個人的努力就能做到,還有整個台灣圍棋界,不管是職業、業餘老師的協助,還有老板、企業家的支持。這個冠軍應該是大家一起努力,才讓我有可能拿到。」
陳:「你完全忘記你之前的辛苦,你只記得別人給你的好,所以你覺得要回饋。」
周因為覺得很多默默幫他的人,不知如何回報與感謝,後來想到回報恩情的方法就是投入圍棋教育。

========================
2015年02月04日劉明柔廣播專訪(主持人多次提到請周太太將來也可出一本書。)
周自述是「速度形」,棋形「薄」,弱點多,易被對方攻擊。遇到力量大的、擅長攻擊,就很難處理。圍地有兩個基本的原理,一個是「金、銀邊、草肚皮」另一個是「正方形大、長方形小」,這二個原理存在其奧妙與矛盾之處。
各個棋手都有自己的喜好,日本棋手很重視下棋的「美感」, 不好看,不下。

好動的孩子學圍棋,能讓孩子專注在棋盤。女生學,一開始易進入狀況,只是到後來不如男生的好廝殺!千萬不要緊張!家長/老師先把每一盤的輸、贏放在旁邊,跳脫出來,先投注在比賽下棋的過程。

《棋靈王》整盤出現時是正確的,因為漫畫家有作考究!

韓國在1995年到2005年期間圍棋超強!彼時是因為有李昌鎬(이창호,1975年生)奪得多次世界冠軍,然而後來因體力漸退棋藝漸衰,而從「神界降到人界」。李昌鎬的特色是發現好機會時,不會輕易決勝負;會把戰線拉長,不會在中間就把對方殺掉。因為中間就決勝負,都會有風險,也就是有三成風險,他就不冒。wiki:收官,又稱作官子,是圍棋比賽中三個階段(布局、中盤、官子)中的最後一個階段,指雙方經過中盤的戰鬥,地盤及死活已經大致確定之後,確立競逐邊界的階段。

中國自2013年以來,新秀在世界賽上大展雄風!習近平書記本身也愛好圍棋,所以上台後,推動力量也變大!

周談相差14歲的姊弟戀修成正果的妻子兼經紀人鄭淑卿(旅日棋士王銘琬的妹妹,王的太太是作家劉黎兒):「鄭老師她日文很強,去日本都會幫忙翻譯,日久生情也愈來愈依賴她,她很多事都安排好。」
圍棋是個獨立的世界,因為有很多訓練,作息也特別。需要花很長的時間才能去瞭解。所以碰到很瞭解這個世界的人,就會很談得來。「下棋很辛苦、很殘酷,不希望兒子(周錡)跟我一樣,因為那很累!」
========================
紅面棋王周俊勳:放下得失心,找回初衷〉《親子天下雜誌》2010年10月號
紅面棋王─周俊勳化棋為愛的傳奇故事》皇冠文化

周俊勳的父親周炎山是棋癡,不但自己著迷,也逼著眾兒女學圍棋,且絕不容許玩票心態
苦雖苦,但周俊勳並沒有因此放棄學棋,一方面,固然是因為他發自內心熱愛圍棋;另一方面,則是因為臉上的胎記,讓他選擇遠離人群,專心於棋藝。媽媽鼓勵他,「人家戈巴契夫就是因為頭上有胎記,所以才當上了蘇聯總統,你臉上有胎記,長大一定可以變成棋王!」
五~六歲這一年,周炎山給了他一套坂田榮男(1920年~2010年,日本二十三世本因坊)的棋譜,他就獨自默默對著棋盤擺棋譜,雖然完全不懂遊戲規則,他仍覺得津津有味。
有定性、坐得住、耐得了獨處,這正是學圍棋最重要的特質之一。
為了達到父親心中的「神之領域」,周俊勳必須不斷背棋譜、練習、比賽……跟著父親南征北討
二十歲以後,周俊勳幾乎是打遍天下無敵手,常勝的紀錄讓他的勝負心極重,為了贏,他根本不敢冒險去嘗試創新的技術,習慣用最「安全」的下法來取勝。然而,這反而變成阻擋他進步的障礙,「一個棋士若只是為了『贏』而下棋,他的境界就只能到那裡了。」
他決定放下「棋王」這個重擔,「回到十四歲時,我剛踏入職業棋界的心情。客觀面對每一局棋,沒有絕對不應該輸的人,也沒有絕對不應該輸的棋。」不再為了「贏」,而是為了把棋下好而下棋。

周俊勳贏得世界冠軍後,有人問周媽媽紅面的大兒子的致勝祕訣,她回答:「為了賺錢給我啊!」這句話一半是幽默、一半是辛酸。周俊勳是出名的孝子,他征戰各地獲得的棋賽獎金,一半用來出國學棋,一半拿給媽媽買房子、車子,改善家裡的環境。
紅面和圍棋,最初對周俊勳都是無法選擇的命運。說自己是「逆來順受」的周俊勳,其實是以繼承自爸爸的堅持、遺傳自媽媽的樂觀,把圍棋變成了興趣,把紅面轉成了榮耀。
後來先生中風,周媽媽更一肩扛起家中重擔,還要照顧經常走失的年邁婆婆,人生波折不斷,但人前人後卻永遠精力充沛、笑口常開。
十一歲以前,家裡在倒貼投資周俊勳的圍棋職業,十一歲以後就開始漸漸回收。當時部分業餘比賽標榜不給獎金,但是禮券、大小家電都非常實用。每個禮拜辛苦一點,全臺灣跑透透參加業餘比賽,現金獎金加總起來,一年也可以超過六十萬。
周俊勳十四歲加入職業制度後,收入開始明顯提高,一九九五年那時候年收入就差不多有一百萬,終於,周媽媽肩上的擔子輕了。

〈旁人的否定OUT,堅持自己IN   走別人沒有走過的路〉
學棋的過程和決定,曾經都受到旁人的否定。但我(以下為周俊勳自傳中第一人稱自述)的父母選擇堅持做他們認為對我最好的決定,不顧一切供我學棋,一路守護著這個決定,如今造就了我獨有的優勢。
〈開創一個新的格局,需要一顆勇於突破的心  別人都去日本學棋,我就去中國學棋〉
爸爸決定讓我到中國受訓,他認為這是讓我學習獨立的大好機會,棋力可否精進另當別論,能夠去外面的世界拓展視野,是很珍貴的事情。
〈愈是受到阻撓的決定,愈是具有實踐的價值〉
圍棋頻繁的勝負,很自然會讓人心智成熟,對於人生裡遭遇的很多事情、很多讓人不舒服、恐懼的東西,圍棋讓我們懂得用更含蓄圓融的方式去面對。
〈每一個獨立的特質,都是出奇致勝的武器 胎記讓我很痛,也讓我很勇敢〉
我建議那些因為胎記而徬徨的孩子,趕快去找尋一件自己喜歡的事情,持續走下去,在那個領域裡不斷成長,不斷找尋快樂,讓那件事情成為自己信心的來源,自己創造自己的成就感。
我總是先問那些孩子,你現在最擅長什麼?畫畫、球類、還是其他?什麼都好,只要你正視自己的才能,把它當作一輩子的事業去努力。像我們這樣的人每天要面臨太多直接的打擊,如果沒有足夠的成就感去支撐,日子當然難過難熬。只要知道有和我一樣狀況的孩子,我就會盡自己的能力去幫助他們,也的確有讓好幾個孩子的狀況因此變好。
透過胎記帶來的挫折,讓我更願意堅持自己,走自己想走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