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21日 星期一

男這廂苦澀哉,女那片好自在

一本神鬼命理之書,不只因主角會看相,下預言。


李維菁長篇小說作品《生活是甜蜜》的主角極自我,怕「永遠失去自己」,不願屈就成全男人,守「內在意志、心靈感受」貞,自視高、得自己永垂不朽才行。

開頭的媒人客戶大姐,結尾的黑色套裝遺孀,一囍一喪,富人的餘興活動。書中盡是精明的金錢遊戲(拍賣場、房地產、股市),畢竟高端品味得用鈔票堆疊。將不同時區放在同空間:上半天就定勝負賭期貨、玩股票的和下半天才剛睡醒搞藝術的,全在咖啡廳享受午後。儘管把股市上萬點寫得很美好人人賺大錢,其實沒獲利了結,慘。關渡是北捷邊陲,過站就新北,沒能幸運危機入房市買到面海公寓,只能到關渡宮賞美景。捷運過圓山,不知不覺坐過站到竹圍,是因有了光?


開場相親羞辱(其實是羞辱了男方),對照被同性羞辱(對方太強「大」),乍看不知是孬、還是厚道?對大胸脯賤婢,犀利聰慧如主角似乎也沒輒(對郁昀「心有所保留」,即使受辱也無須報復?),儘管被海嘯淹沒,那兩大顆救生球包她終將漂向富饒彼岸,而一般人只能繼續搭捷運。


文史名家楊照問小說家最喜歡書中那位男性?刀光劍影後答:其中的男角「都有很嚴重一部份的我。」買書前拜讀小說家欣賞的Alice Munro作品,剛巧看到這麼一段:“It’s nothing but the desire to see yourself reflected. Love always comes back to self-love. The idiocy. You don’t want them, you want what you can get from them. Obsession and self-delusion.”  Bardon Bus, The Moons of Jupiter。主角有過三段精彩的戀情,似乎看到女版的「妻妾如衣服,兄弟如手足」,如同三襲華服。當時光腳演唱的瘦長王菲學The Cranberries的Dream的唱腔,另有首歌Linger的詞”You got me wrapped around your finger." 這主角和三位男角到底Who wrap who around the fingers? 恐怕得多看幾次,不過可確定的是李翊的手掌超大。
主角「往哪裡一站周遭就散發出一種神經質而纏綿的氣息。」在Donna Tartt的The Goldfinch,發現同級的魅力:“She was a masterpiece of composure … though she was not beautiful her calmness had the magnetic pull of beauty -- a stillness so powerful that the molecules realigned themselves around her when she came into a room.” 從許涼涼到徐錦文,皆為Hsu都是She的故事。繞在小說家指尖的是主角命運的細絲,一圈圈纏住親疏遠近,拉扯著讀者的情緒。閱讀感受有Gone Girl的驚悚效果,都是聰明極女性,儘管Amy親握刀白進紅出,倒是《生活是甜蜜》裡地府判官似點著名:癌症、猝死、掛掉的人(及動物)更多。小說封存過去,對亞倫則是告別式。


小說雖用漢子的體貼來妝點,細說著曾經的纏綿、滿滿甜蜜蜜,對比後來的無賴、怨懟和彼此仇視,操著Alanis Morissette在You oughta know裡撕喊控訴的力道,是狂亂的優雅,是眼神的殺氣,同氣相求者閱畢應能「像法喜一樣充實內心」,而漢子想讀,或得冒倒陽的風險,漢子唯一能說嘴的恐僅那台陳年Volvo。也或許漢子看著看著會和「咪咪」一樣挫賽(「咪咪」是主角用來紀念一位聰明的成功男士曾有的一條孤島母狗)。書裡有兩條主狗,另一條通過考驗存活下來。畢竟女人多是愛貓的。男人要的「忠心痴傻」女人給不了從狗身上拿;古埃及視黑貓為神獸,東洋有犬神;當代寵物多獲皇家般禮遇。


畢竟那是九○年代的時尚,不如現在看時尚雜誌、八卦報紙上的廣告更炫麗(讓人泡在皇家禮遇幻象裡)。有已結束的精品,且主角裝可愛時沒穿miumiu,優雅時沒穿Chanel,或許個人意見的文字看來更有趣。而女人間的勾心鬥角,也不如《甄環傳》、《武媚娘》來得精彩刺激。頂多是她不自知經血流滿白椅面的腥紅驚人。其他,還不如彩色報刊、動態影音來得有吸引力。那麼,為什麼要讀小說?還長篇?儘管這部不算磚塊級;或許是看得到、習得更細微的什麼吧?主角的火力展示:撒嬌討拍的本能、用品味級勢利眼打人耳光、精確地傷人不見血、大膽頂撞惹惱前輩、將藝術的幻象解釋得細緻成理、聞得出真正有錢人的氣味。揭露台灣當代藝術界的腥臭,並身如清蓮優雅抽離,只談買賣。而所有在她利刃下波波噴出的血,就這麼讓一片好自在吸收掉了。當代藝術,本就是藝術史上的奇蹟,造出無極限的創作媒材誘發資本市場的流涎吃相,搞得美國空頭大咖Jim Chanos夸言:“Art is not an investment. Contemporary art is very expensive decorative work.”


作家讓當代經典《世紀末的華麗》中的角色米亞成為熟女(米亞對性的擁抱,對照主角和亞倫性關係的不順),我卻恍神看到《荒人手記》中「愛滋誠可怖,孤獨價更高」的小韶和永桔手牽手轉身成了Pierre和Gilles嚮往華麗熱鬧的地獄,雖然性向無法隨心所欲,價值觀畢竟是個人選擇。在演藝界和運動界,某些人在追求卓越的過程中選擇了drug abuse,以求超越常人、同儕。書中未提到藝術圈有這樣的狀況,若有,或也覺得地獄比天堂誘人。而收妖降伏或許是鄭怡的《天堂》:「沒有愛情的地方,沒有天堂……一雙渴望你的眼睛,一雙熱情等待你的臂膀,還有一盞溫暖的燈,那就是天堂。」


沒在主角眼中看到底層景況,儘管她認為為藝術包容萬象,而棄者是擁有黑熊的藝術家才實際接觸過。真正平等的只有身而為人的限制吧?未見主角具體舉出好的作品為何,偶見嫌東嫌西,也許要從中擷取其眼光芳華後,方能識得真正的好作品(不論是有漲相或是潛力),因為主角半夜守著命理節目,從而得以辨別「神諭/神選者」,體貼「時光之事」,並警醒地「不圖配額之外的繾綣,避開命運反撲。」確實是本神鬼命理之書,新書座談文人傅月庵從庶民的角度回望九○年代,提到「大家樂」講了他家族中從亡者觀明牌的軼聞,完全呼應主角的娛興節目和特異功能。

《我是許涼涼》出版時讀不進,倒是驚豔而掏錢買來送女性友人,這回買來自己看,卻不敢送人了,已然青春被踩在腳下,誰消逝了青春不焦慮呢?而我不過是個「寒酸外來者」窺看小說家創造出來的世界,卻妄想能think on my feet。當時看卡通的女孩心繫貝露莎,男孩就是聖鬥士星矢了,聖鬥士角色設定原本弱不禁風、總是犧牲的瞬,化作Hades反轉成掌生死權者。儘管封存過去,迎向未來的有:迪妮的女兒、捷運上看到的小男孩(理想子)、同齡友人16歲的兒子(無預警誘發本能)和聽她課的學子們。這些,都是在下預言吧?

小說家全知地論述了屬於她的價值觀和這世界運行的真相。而讓人咬牙的是黛安娜傳達給主角的秘密,竟未揭露……只因「這世界不配知道真正的秘密。」而對已故英國王妃黛安娜的描寫,除了自然端出的角度美外,還形容成「具備男性化骨骼、女性化氣質的奇妙生物。」或許,這就是秘密的線索之一吧?不過得先看出其中「文字的密度、亮感、不同的色彩」,而秘密,待探掘。

2015年11月20日 星期五

《炎都紐約》(City on Fire)

The Economist / Books and arts / American fiction
Hot town
《炎都紐約》(City on Fire
一部張狂的小說處女作,讓老紐約起死回生
1970年代末的紐約正在崩壞。光天化日下有人嗑藥嗑到翻,蹣跚走過滿地菸屁股和「像千瘡百孔肺臟的用來吸食廉價大麻的袋子」的街道。布朗克斯區整個在燃燒,塗鴨像藤蔓般漫延,而公園在入夜後就由盜匪接管。當龐克教母Patti Smith的佈道歌聲把信徒引到市中心,收音機流洩出迪斯可女王Donna Summer的歌聲(「Love to love you babeee…」)。紐約殘破不堪且正往地獄的路上,也或許已在冥府。

Garth Risk Hallberg眩目的野心處女作《炎都紐約》裡的紐約是充滿活力、致命且怪異的。書如都市,一概毫無歉意地張狂,裡頭滿滿的龐克族、律師、條子、毒蟲、小黃、力爭上游者、魯蛇和藝術家。格林威治村塞滿身上刺青的虛無主義者大談尼采。達官顯要則溫柔地寫信給孩子自我辯解(「你所看到的我,並不是全部的我」)。骨瘦如柴的畫家蹣跚走進科尼島戒毒門診。布魯克林的單親媽媽努力掩飾宿醉糗態。遇瓶頸的寫作者嫉妒《冷血》作家Truman Capote。未出櫃的男人發現不可言說的愉悅。讓這些靈魂及其故事若即若離地彼此環繞並非難事,Hallberg先生卻用推理小說的路數把他們兜起來,全都繞著一件謀殺案件打轉:在1977年的第一個寒冬,一名17歲的女孩被射殺。

把繁複的故事織成一幅厚重的織錦畫,看來像是、借用Hallberg先生創作角色(一位名為Richard Groskoph的有酒癮的瘦高調查記者)的話「文學上的痴心妄想」。作者湊巧採用狄更生式情感舖陳法不構成障礙,因為讀者會被懸疑的情節牽著走,頁頁不停看下去。如炫彩遊行般的眾角色裡儘管有些常見的原型,比方邪惡的後母和她那狡猾的哥哥。不過,大部份的角色則有血有肉,比方,被男友拋棄的黑人男教師的心痛故事。一位有貪食症的專業女士享受著近乎挑逗的刺激(「食指掏挖食道的胃酸狂喜」),她的泰然自若則是抹除自我的掩飾。

書中的時序像尖峰時刻的小黃前後快速移動,每個角色的背景幾乎都有交待(還包括一些隱私),有種讓人親身體驗的特殊語法。Hallberg先生費盡心思寫成的這本小說讓他得以於文壇發光,儘管小說設定在那段廣為人知的紐約時代早於他出生前,但他以成人的視角持續觀察克服這項限制。寫就《炎都紐約》如此具說服力的作品,著實值得喝采!有些人可能會吹毛求疵作者似乎不懂放手、讓角色自由發展。就像太過保護孩子的家長,他急切地想要解開每個謎團、收好每一個尾。不過在花那麼多時間聽他指揮的城市大合唱,讀者或許也和作者一樣捨不得讓書中的那些紐約客們曲終人散。

2015年11月4日 星期三

《夏綠蒂.勃朗特:精彩一生》

The Economist / Books and arts / English fiction
Woman of substance

精彩女人
《夏綠蒂.勃朗特:精彩一生》(Charlotte Brontë: A Life
唯妙的憤怒作家肖像畫

「對珍.奧斯汀和《浮華世界》英國小說家薩克萊而言,是仰慕者有之,而對夏綠蒂.勃朗特,則是崇拜者有之。」在勃朗特女士過世半個世紀後,這段評論看來像是個蓋棺定論。不過,讓人們有無限想像的是倒不是小說作品,而是小說家的生活。這位英格蘭東北約克郡荒地的孤獨天才和她兩個妹妹(艾蜜莉病逝和安妮猝死),則觸發了讀者的綺思神經。凡此種種無不讓亨利.詹姆斯不得不抱怨,勃朗特女士本身的傳奇性基本上已把《簡.愛》和《咆哮山莊》「推到一旁了」。在Claire Harman最新的夏綠蒂.勃朗特兩百週年傳記裡有張照片,是當1928年勃朗特女士牧師住所首次對外開放,參觀民眾蜂湧而至的盛況,而這似乎驗證了詹姆斯的說法。

勃朗特女士或許曾感到絕望,倒不是因為羞赧,她20歲時就把詩寄給英國桂冠詩人羅伯特.騷塞點評,附件寫著她想要「名傳永世」。而那不過是她身為一位作者想要的聲譽,但當時她卻總是匿名,由筆名Currer Bell即可觀之。「若作家無法擁有隱私的優勢,會寫出什麼好作品?」(“What author would be without the advantage of being able to walk invisible?” ) 勃朗特女士寫著。當然「優勢」指的不僅止於「隱私」,而是免受雙重標準所害。她也爲兩個妹妹辯護,她瞭解她們「寫作和思考的模式並不被歸類為『女性化』。」她如此主張是對的,因為當《簡.愛》在1847年出版時,有個書評表示該小說作者若為男性就值得讚賞,若為女作者則「讓人嫌惡」。

因此Harman女士筆下的夏綠蒂.勃朗特,也就不出意料的走憤怒路線。從勃朗特女士早年的日記即頁頁怒火中燒,而就Harman女士而言,憤怒是《簡.愛》中的情緒主調:不帶把的孤兒被神秘的莊園主人羅徹斯特先生聘為家庭教師。勃朗特女士和簡.愛都是代表一種新女性。「女人本應安靜」簡.愛如是說;可是,簡.愛和勃朗特女士都靜不下來。發聲是必要的,簡.愛自言「說出口的不是我能控制的。」

在本書中,Harman女士的切入點是當勃朗特女士8歲時在荒地上發生的沼氣爆炸案。整本傳記在「女性化」的外殼下,有著炙熱文字的底層,如同早在1994年Lyndall Gordon於Charlotte Brontë: A Passionate Life一書中即處理過。儘管Harman女士的作品沒有Gordon女士的那麼內觀,她倒是為本書主軸帶來很強的說服力,其中最感人的是當勃朗特女士為所愛的男士Constantin Heger想出戀人絮語的那一段,這位已婚男士是和她於比利時布魯塞爾大學同校任教的法國文學教授。Harman女士描寫著:「她渴望能和Heger先生靈魂合而為一;那是佔有慾、魂牽夢縈、同甘共苦、思想交流,交談時熱切、沉默時深刻。」

Harman女士的筆觸是溫暖的,並充份理解勃朗特女士的文學成就。最重要的是,她是個節奏和時間感極佳的說故事高手,布局完善且有帶刺的幽默。在這本傳記裡能看到一位作家,也是人們所熟知的女性,戴著厚重眼鏡、滿口爛牙、脫落的髮片等種種關於她的一切。

2015年9月25日 星期五

詐欺經濟學

The Economist  Sep 19th 2015  Books and arts
The economics of deception     You have been warned
詐欺經濟學     已加註警語
兩位經濟學名家揭露市場是如何施展詐術的

Phishing for Phools: The Economics of Manipulation and Deception.
By George Akerlof and Robert Shiller.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272 pages
《願不願全上鉤:操控詐欺經濟學》

「競爭市場的本質,就是詐欺。」這話可不是出自死硬派馬克斯主義者的誇張說詞,而是
兩位諾貝爾經濟學得主提出的新觀點。經濟學教科書裡寫著投資人掌握著「全訊息」(perfect information),照理來說這讓市場有利於投資人,可是耶魯大學的和喬治城大學的卻直指其謬誤。兩位作者發現在許多的市場模型中,其中有一方會被騙,或「上鉤」(phished)。
投資人自以為在市場上表現不錯,自以為投資行為合乎理性;然事實卻是被當「傻瓜」(phool,作者意指不知情受騙者)耍。

經濟學迷早就迫不及待本書的出版。兩位作者自2010年著手寫書,爬羅剔抉超過15,000篇學術文章,將其畢生研究精華濃縮成本書的觀點。資料大量堆疊,似乎是本難讀的書,實則不然。書中有很高的比例是他人的研究,並簡化成適合聚會閒聊的哏。

其中一個章節探討信用卡是怎麼被用來「鉤上」不知情的人。比方說,即然手續費高,商家為何還是要收信用卡?有研究指出信用卡公司向便利商店收取的手續費是後者利潤的兩倍。
妙就妙在信用卡能引誘消費者買的比想要的多更多。普渡大學國際政治經濟學教授Richard Feinberg在一項心理學實驗中印證上述說法:在店家貼上萬士達卡的標誌後,受試者表示願為一整籃的商品付出比控制組更高的價錢。有些狀況下甚至高達200%。一般消費者或許會認為信用卡讓一切都變得更方便了。而事實上,持卡消費者每天都被信用卡「鉤上」。

書中也揭露汽車銷售員的技倆。他們派一位研究助理記錄一位願透露銷售技巧的業務。比方,在幫消費者規畫購車融資時,業務會引導買方將注意力集中在每個月少少的應繳車貸,
而非長長的車貸合約年期。總結而言,其有一半的業績(一半失敗案例)是來自10%的消費者(最肥的羊)。

儘管如上述的實例很多,讀起來很有趣,但書也有些缺點。兩位作者收錄太多的主題。從誤導消費者的廣告、垃圾債券市場的詐欺案到房地產經紀人的生吞活剝技倆。其用意無非是召告天下:詐術無所不在。然其效果卻是一個主題都沒好好掌握。很多主題在結論的論述上很相似。比方,有一整章都在點出美國國會中遊說團體是個大問題(這可不是什麼新發現)。而在下一章中,讀者再次被急迫地告知,藥廠提出有誤導之嫌的醫學證據,只為出售更多的藥品。

本書主要訊息的傳達確實發人省思。可惜欠缺了對其點出現象之系統性分析,本書是「操控與詐欺經濟學」研究之作。兩位作者若能選定特定的產業,聚焦於其中的詐術並深入探討,如此其理論就能獲得更大的關注。有些領域是得讓人們知道為什麼會有詐術發生,以及該如何制止,可是有些領域則無關緊要。因此,讀完書後的印象可能只會覺得怎麼會有那麼多騙子,也或許想想自己也是受害者。

亞洲週刊  林沛理  商海「愚群」願者上釣 《釣愚:蒙騙經濟學》

2015年9月10日 星期四

旅渡心靈風景

Travels through a mindscape
旅渡心靈風景

奧利佛.薩克斯(Oliver Sacks)總自稱專業為「探索者」(Explorer)。這不僅止於地理上的探險;孩提時的他著迷於史地學家Prescott書中墨西哥和秘魯的遠征;青年時的他則用雙腳、或搭火車、或騎機車旅行北美洲。不過,後來讓他全心全力探索的是他的患者的腦內世界。他深究大腦右葉疾病的患者,並到達「最遠的極地和熱帶」的境界,而得以於內在世界的冰上滑行,或在難以想像、近乎牢不可破的意識森林中闢路,如此他得以將內在世界完整且具共感的細膩描述。即便是在哥大或紐大擔任神經學教授、學務繁重,他仍維持第一線的行醫,以不斷探索患者的腦內世界。

多年下來,他累積了大量的臨床紀錄,當中飽含他的患者的各種奇想和磨難的細節。他經常寫作寫到深夜,修道般地面對孤獨。這樣付出的成果就是數百篇的文章和論文,出版13本書,並間接促成3部電影的開拍,及完成1部舞台劇和1齣歌劇。薩克斯不以「病例」來看待他的患者,而視之為生活努力掙扎的人們,如同狄更斯小說裡的角色。在他的患者群中有幾位透過他的書而變得為人所知:P博士是位傑出的歌唱家,他會把水龍頭當成小孩子的頭來輕拍,還錯把太太當帽子;吉米G,人在1975年卻自認活在1945年,堅信杜魯門為時任總統,而他自己則是剛下潛水艇服役的少年。湯尼C被雷擊後,變得對鋼琴的樂音痴迷;克麗絲汀則無法再感受到她身體的任何部位,亦無所反應。

其中最知名的是1969年他記錄使用L-Dopa、幾位從昏厥數十年中甦醒的僵住症患者,並據以發展出《睡人》這本書。書中這些睡人在剛回到人世時感到極其歡喜,之後卻發生抽搐和類似妥瑞症的狀況。這在當時少有醫師注意,也因此薩克斯投入妥瑞症的研究,甚且研究的興趣強烈到他有一次在曼哈頓尾隨一名女子,只為觀察她是如何以分鐘為單位、模仿每位經過她的人的步伐和動作。

對於醫學故事的著迷,薩克斯自認是遺傳自於北倫敦行醫的雙親,他們總在晚餐時說著和醫學有關的故事。著迷也可能是來自於他手足Michael的精神病,或是他對自身同性戀的觀察,儘管同性戀在當時受到歧視(和他母親的失望),卻未被視為「病症」,只是他就是如此。也或許,著迷源自於他對醫學研究並不在行的事實;因為實驗室裡以數據為主的『可測試性』並不適合他,而儘管羞怯如他,能和患者對談反倒開啟一扇大門,引領他進入神秘的內在,充滿著奇幻詭妙、難以捉摸且深不可測的心靈風景。他寫道:「經驗主義視靈魂為無物。」

除了19世紀臨床醫師的風格驅策薩克斯將患者的病史寫成文學作品,他欣賞的蘇維埃神經學家A.R. Luria,也深深影響著他。寫作本身為他帶來的幸福感巨大到讓他不知時間的流逝,這種感覺是孩提時安息日之後就不曾有過的,而從寫作獲得的快感甚至強過安非他命。他隨時隨地都在寫,只要一有空檔,他就會抽出一支夾在上衣口袋的整排原子筆下筆成文。而他賦予這些彩色原子筆代表不同的想法,綠色代表哲學。

薩克斯的寫作當中有很高的比例是描述親身經歷。他累積了近1,000篇的期刊文章,而他的神經學探究也大多受到自身事件所啟發。他的偏頭痛著作有部分是取自紐約診所的患者,部分是他在童年有過因頭痛而失去色彩和空間感的奇妙經驗;他對幻肢的研究則是他在挪威受到嚴重膝傷的後遺症而來;在取材自昆蟲人(insect-people)的《幻覺》(Hallucinations)一書中,會飛的大樓、幻覺直昇機,則是薩克斯在30多歲時,因服用近乎自殺劑量的Artane、迷幻藥LSD和嗎啡,而生的各式怪異幻覺。《腦袋裝了2000齣歌劇的人》(Musicophilia)則提出音樂在人類精神中的必要性,而這也是因為孟德爾頌的小提琴協奏曲助他能再次行走。2010年出版的《看得見的盲人》(The Mind’s Eye)薩克斯則記錄自身因眼內黑色素瘤(ocular melanoma,後惡化成癌而致命)喪失一半的視力,造成扭曲變形的視成像的心路歷程。

在罹癌前,他自認是幸運且健康的,並自嘲危厄都是自找的,而他的數段戀情也不錐心,且終於在晚年時找到真愛。更重要的是他在晚年並未停止探索。有些醫界同儕認為他寫作的戲劇化成分太高,甚至到了濫用專業的地步;因此,一開始他的著作在美國並未獲得重視,他倒不覺得遺憾,他真心希望從個體磨難的最奇異邊界帶回些什麼,從而對人之所以為人的無盡奧秘,透過實證,得到獨特的線索。

2015年9月9日 星期三

教人面對未來

The Economist : Teaching tomorrow教人面對未來
Google自駕車主導人想教人們該如何面對未來

「隨著AI電機工程的效能不斷提升,人類想為社會帶來高效貢獻,會變得愈來愈難。」持此論點的Sebastian Thrun一手主導了Google街景、Google自駕車和Google眼鏡秘密專案《skunk-works》。儘管擁有上述與AI相關的豐功偉業,卻不代表Thrun被AI趨勢牽著走,他表示:「我們正目睹AI和人類之間掀起爭端,而在這場戰役裡,我是100%站在人類這邊的。」早在他覺得被迫非得選邊站、宣誓效忠人類之前,1967年生於德國的他即長期醉心於人機互動的研究。


2012年,Thrun辭掉Google的全職工作創辦了Udacity,其設立的宗旨是要為21世紀創新教育。Udacity的『奈米學位』(nanodegrees)結合了隨選影音課程、短期線上測驗及中、長期學程,且課程設計的合作對象是渴求高技能員工的高科技公司。其核心概念是,任何人只要有幾分鐘的空閒時間,就能登入課程並以自己的步調進行學習。

Thrun強調奈米學位和MOOCs(磨課師)有很大的不同,後者為多所高等教育機構所提供的數位授課系列。符合其高科技底子,Udacity運用AI來分析個別學員的學習資料,以提高黏著度和課程完成率。「我們順利將人類大腦的學習模式逆向解構,從中找到讓人能投入學習的機轉。」Thrun指出:「我的夢想是要把學習變得像打電玩一樣容易上癮。」

線上課程和自主測驗為免費,而學員支付的是真人所提供的回饋意見,以於課程完成時取得證照。此外,因為教學者通常是剛畢業的奈米學位學員,而非傳統的學院教授,Udacity得以將學費壓在一個月僅數百美元,約大學學費的十分之一。Thrun宣稱有超過60%的Udacity學員完成課程,對比於MOOCs約僅10%。

奈米學位依難度的高低,設計成4至12個月的課程。短期課程很適合今日的高速工作環境,Thrun認為:「終生雇用的夢想不復。就拿我的專業領域來說,原先所學的技術5年內可能就會被淘汰。若拿到第一個學位的時間只花6個月,而不像現在拿個學士學位得耗費數年,如此就更有餘裕在往後需要時、獲得更多受教育的機會。

Udacity的全球有4百萬個註冊使用者,並隨時有6萬名學員在進行奈米學位的學習。不過,目前它僅提供6個奈米學位,皆為電腦程式設計相關。Thrun說這反應的是資訊工程課程的龐大需求。他並引用麥肯錫的報告指出,到了2020年,全球會有超過9千5百萬名低技能員工不符雇主所需。

「將來,技能完善人士和不具備特定技能人士之間的差距愈來愈大,」他進一步表示。「而Udacity就是我對AI發展所作的應對。我想要教育每個人的使命、是希望延緩AI終將對人類所造成的影響,因為我真心相信人人都該有一次受到良好的教育的機會。

DigiTimes : Google自駕車之父 擬藉教育減緩AI對人類衝擊

2015年8月23日 星期日

俄版毛澤東傳



我是《毛澤東:真實的故事》作者設定的target reader:「對毛澤東和中國所知不多的讀者有興趣一讀。」讀前特請影印店把精裝皮拆剝、膠封成兩冊(以照片為界),如此讀來較不礙事。如此一位中國近代史的要角,身為台灣人,該如何與他產生聯結?我稍沾上點邊的是曾待過八二三砲戰彼時戰地的金門,住山外防空洞裡好一段時日,似穴居古人。
拜讀完,覺得是本滿紙銅臭味的傳記。錙銖必較、鉅細靡遺記載蘇聯是如何一路金援中共的成長茁壯。共產黨不但接受蘇聯金援,前期甚至可謂drug dealer!男女關係複雜,精采程度不下灑狗血連續劇。對沒唸過啥書的我來說,書中人物已多到眼花撩亂,俄方人物又一個接一個,看完還是不知道布里茲涅夫、佛拉迪米洛夫、柯瓦列夫…等俄名在那兒出現過?初讀,俄人物真是目不暇給,但久了就覺得很多餘(是作者愛國主義作祟、細數他已故同胞的名諱?還是台版搞得太註記?),後來看到接龍似附原文的俄名,驚呼受不了,直接跳過。以下乃依敝人長期受國內新聞媒體報導視角所染而成。就政治而言,小民完全沒資格置喙,只有不停畫錯重點…整理出我覺得「精采」處。

書中提到台灣之處:
(ㄅ)「毛澤東讀到青年革命黨人陳天華寫的一本小冊子…這本書談到了日本佔領朝鮮、台灣的經過…」(p.49)
(ㄆ)「美國恐怕就會利用台灣和朝鮮這兩個基地攻打中國。』」(p.408)
(ㄇ)「毛澤東與赫魯雪夫在十月二日的談判有兩個主要議題:一是蘇聯和中國的對美關係,包含台灣問題。」(p.494)
(ㄈ)「毛澤東仍然緊抓住性命……未了宿願。……聯合國的中國代表權屬於受美國支持的台灣。」(p.586)
(ㄉ)「毛澤東不高興周恩來在台灣問題上脊骨不夠硬。毛澤東覺得周恩來打算同意美國人與蔣介石政府維持特別關係。」(p.594)
(ㄊ)「毛澤東多次教訓自己的同志『不要學宋襄公那種蠢豬似的仁義道德』,而蔣介石卻多次學這種蠢豬似的仁義道德,最後被趕到一個孤島上去,了此一生。」(導p.56)It’s way too sad...


弱勢、少數卻關鍵
(ㄅ)「客家人的貧窮極為嚴重/比貧窮更慘的是他們備受羞辱/客家女子不綁小腳。」
(ㄆ)「毛澤東提出『激烈分配土地』是為了滿足一部分有需求的熱貧農民和貧窮的客家人。中國農村裡這樣的人多得不可勝數;光是客家人就有三千萬人。」
(ㄇ)「閩贛邊區有『客家鄉』的稱號/大部分貧苦的本地客家人同情共產革命;許多人甚至把紅軍當作同宗兄弟。」
(ㄈ)「賀子珍年輕貌美,但非常頑固。客家女子通常都很獨立,且脾氣剛烈,而她尤其如此。毛澤東對她說:『你是鐵,我是鋼,碰到一起響叮噹。』」…他壓制不了賀子珍。」
自己都不夠吃。」
(ㄉ)「華北各地已經無所謂客家與本地之分,可是人民赤貧,活在死已和飢餓一線之間,卻和客家鄉一樣,替中國共產黨的成長創造出極為有利的條件。」
(ㄊ)「官僚出身自人民…出身最低的社會階級-赤貧農民、客家人,以及昔日的地痞、流氓和其他無產階級。」

(摘自書中關鍵詞出現處:p.192、p.217、p.223、p.232、p.235、p.241、p.244、p.247、p.262、p.268、p.283、p.298、p.299、p.311、p.503)

學運 「蒼山如海,殘陽如血。」
台灣走過,若失控、走得太極端,有前例可參考:
(ㄅ)「毛澤東步步進逼,技巧地以眾人辜負他的期望之姿出現。…他痛罵說:『誰去鎮壓學生運動?只有北洋軍閥……凡是鎮壓學生運動的人,都沒有好下場!』」(p.533)
(ㄆ)「暴力風潮迅速席捲全國。這齣血腥大戲的主角不是大學生,而是青少年,在全面放縱的氣氛中沖昏了頭的中學生、甚至小學生。他們只是還沒長大的小孩,彷彿聞到血腥味的幼狼,這些無知的狂熱分子幻想著自己是除四舊—舊思想、舊文化、舊風俗、舊習慣—以及打倒走資派的巨人。」(p.538)
(ㄇ)「全國各地城市與農村,紅衛兵發動教育性的表演,主角就是他們逮補的『走資派』。被恐怖擊倒的老人家……響亮的口號鼓舞著孩子們戰鬥。衝、打、砸,跟著紅色走,打造一個紅色新世界。但是,他們仍然不曉得敵人是誰……」(p.540)
(ㄈ)「如何讓熱情的青年冷靜下來,卻是最艱難的工作。嘗過『自由』的滋味,沒有人想回到當初因循苟且的日子…無知的年輕人還在『破四舊』。」(p.560)


$$$
壹、公私相通
(ㄅ)「毛澤東對勞動階級的苦難並未感到同情。他更關心中國國家復興的重大問題。不過,沒錢的生活並不利於哲學思考。他那頑固的父親要求,兒子安定下來才肯贊助金錢。」(p.59)
(ㄆ)公庫通私帳「毛澤東從黨的經費得到錢支付房租。」(p.119)
(ㄇ)「搶劫也是這些『落後』教師和『黑幫』黨官遭受的紅色恐怖……以全國而言,到了1966年10月,總共沒收約65噸黃金(當然,這些數字並不代表劫掠的全貌;它們只代表紅衛兵繳交給中國銀行的數量。沒有人曉得他們自己中飽了多少。」(p.541)


貮、拿不停,就得付出代價
蘇聯長期提供金援,待共產黨真成功取下中國,必然要連本帶利拿回來「中、蘇合資公司…稀有的、非鐵金屬、石油,經營民航及造船、修船。蘇方擁有50%的資本投資,享50%的獲利,全面主導權歸蘇方掌握。」


參、鴉片事業
(ㄅ)「這個地區的經濟十分凋疲,朱德部隊在湘南要靠種植、銷售鴉片勉強餬口。共產黨曉得販運毒品不好…以毒品荼毒人民。」(p.231)
(ㄆ)「朱德和毛澤東攻佔某個商業市鎮之後,發公告向居民呼籲:『紅軍是為工農謀利益的軍隊』…和以前一樣,為了填補財庫,共產黨又深深介入鴉片生意。」(p.242)


在台灣,沒錢還真沒能辦事:「選舉不用錢嗎?台灣獨立建國不必錢嗎?」


毛澤東
「廿八畫生、湖南王、「石三伢子」,任誰都有兒時諢名。名字,某些真只是父母對孩子的期許:澤東「澤被東方」(帶來浩劫)、岸英「到達社會主義彼岸的英雄」(控父為「假領袖」,成逆子)。畢竟,沒人能預測未來。向神祗祈求,從己願的機率似乎不高,「菩薩的義子」變成製造時代悲劇的「赤皇」。


本性
壹、
(ㄅ)「湖南人做菜愛放辣椒,脾氣急躁是全國出名。」(p.37)
(ㄆ)「毛澤東這個吃辣椒的湖南人,將吃辣椒的問題,當作談笑的資料,大發其吃辣椒者即是革命的妙論。」(p.305)
貮、多變
(ㄅ)「毛澤東現處於十字路口…將來究竟想做什麼也沒明確主見…引起他的注意,但立即又改變心意…受到一位朋友影響…決定將來…。毛澤東年輕,就像許多十八、九歲的青年,什麼都想要。」(p.57)
(ㄆ)「毛澤東告訴周恩來說,周和其他幾個同志『距離右派只有五十米遠了』。…日後周恩來向他的秘書解釋說,他犯錯的主要原因是,意識型態上他落在毛澤東之後。…毛澤東甚至提議換下周恩來…過後不久周恩來同意下台,但毛澤東又改變心意、原諒了他。」(p.473)
參、毛澤東很喜歡『紙老虎』(Bumazhnyi tiger)這詞。


性.愛.權.鬥
壹、性.愛
(ㄅ)毛澤東:「人類需要愛的力量大過於其他需要的力量…唯一能阻遏愛情需求浪潮的,我認為別無他者,只有『迷信』」。「就像戀人無可壓抑的性欲」(p.63)
(ㄆ)江青:「性只是第一輪,但男人長期有興趣的是權力。」
(ㄇ)「赫魯雪夫在中國期間,情緒高亢…他到處說笑話,大爆貝利亞性生活糜爛的料。」(p.435)
(ㄈ)「毛澤東盡量不去給得癌症的江青招惹壓力。他的性需求就靠四處旅行遇上的無數青年女郎來滿足。他最喜歡的就是解放軍歌舞團的美麗舞者。」(p.489)
(ㄉ)「在這個風雨飄搖時期,他有了一段影響深遠的新際遇……一夕纏綿,立刻變成萬馬奔騰的羅曼史。這個十八歲女郎……即使他已年近七旬,假牙在嘴裡咯咯響,又如何呢?他的性慾極強。(p.516)
(ㄊ)「前不久,好色的毛澤民才剛拋棄第二任妻錢希鈞,另娶新歡。」兄弟一個樣。(p.414)


貮、男女關係複雜
「毛澤東自幼結交的好友蔡和森與同居女友向警予分手。這件醜聞對整個黨的道德風氣產生負面衝擊……大部分女同志對向警予的不幸,幸災樂禍……天真的李立三為減輕蔡和森的痛苦,交代妻子多方安慰蔡,不料妻子竟移情別戀……彭述之與嫵媚的陳碧蘭譜出新戀情……這些私人恩怨搞得中共領導人雞飛狗跳,無法專注更迫切的大事。但是,宣揚『自由戀愛』的這些『堅貞的共產黨人』畢竟也是凡人,而人性在政治上絕非不重要。」(p.171)


參、醜聞攻訐
「從1960年起,就在『葉同志』成為她丈夫在國防部…『嚴同志』開始向她及林彪其他家人濫發匿名信。大半的信說葉群生性淫蕩,一再讓林彪戴綠帽子。」(p.525)


皮相觀象
作者對人物外貌的描繪,該以面相學來處理。讀文字,頗具想像空間,對照第三部前的黑白照片,就言人人殊。
(ㄅ)林彪:「幾個女生品頭論足她們認為…最有魅力的是林彪『典型的阿多尼斯』。」(p.330)
(ㄆ)毛岸英:「身材高大、相貌英俊的青年,有著和善、憂鬱的眼神。」(p.372)對照父子合照,及其後來的逆父行徑,真是妙。
(ㄇ)從照片看來,放在同一頁的賀子珍和江青(應為影星時期劇照),(凝結於彼時的)青春無敵笑容還是佔上風。


時代容顏
作者特別標示人物初登場時的年齡:
張春橋48歲,聶元梓45歲,何叔衡42歲,馬林38歲,張國燾38歲,蔣介石36歲,姚文元34歲,(黃金登峰歲月)。林立果24歲,周恩來24歲,博古24歲,瞿秋白24歲(英雄出少年!)。


「人有病,天知否?」
(ㄅ)作者掌握到的細節竟爬梳到人物的病史,痢疾p.49、p.272,斑疹傷寒p.89,脊痿縮性脊髓側索硬化症p.595
(ㄆ)「王稼祥腹部被彈片打到,負了重傷……他痛苦得不得了,必須借助鴉片止痛。」(p.290)
(ㄇ)「林彪的太太告訴李志綏醫師說,她丈夫在1940年代吸鴉片煙,後來改注射嗎啡…林怕風、怕光…怕水怕到…只要看見水或聽見水聲就拉肚子…我心中很納悶,這明明是一個精神上不健全的人,怎麼能讓他來管理國家呢?」(p.574)
(ㄈ)作者對毛澤東的情緒起伏、「神智狀況」著墨甚多、失歷歷描繪,文中三不五時可見其「神經衰弱」、「精神崩潰」、「憂鬱」、「恐懼」、「失望」(低潮)等狀態出現。當然,他勃然大怒(高潮)的比例也很高。
(ㄉ)「毛澤東雖然在政治上取得重大勝利,個人卻也付出重大代價…失眠,他服用數量大到難以想像的安眠藥。…醫生無能為力,他的『失眠症是政治鬥爭的結果』。」(p.447)
(ㄊ)養生法「醫生建議毛澤東戒煙、做身體按摩、夜間洗松針浴、服維他命B1、定期在戶外散步、偶爾注射療茸精和定期進食。」(p.393)


作者想太多
(ㄅ)「毛澤東愈是攀上權力高峰,他心頭就愈加不安。他無法瞭解道家的哲學…」為什麼毛要去瞭解道家?他可是實事求是的執行者,不需要虛無的想法…(p.518)
(ㄆ)「毛澤東所活著的可怕的幻象世界,激發他要有實際行動。即使他已年逾七旬,他仍然不像孔子的『七十,從心所欲不逾矩』。這還不是毛澤東和這位偉大聖人唯一不同的地方,孔子也說過:「六十而耳順』。毛主席直到嚥氣都做不到這一點。」(p.519)拿毛和孔子相比?匪夷所思。
(ㄇ)瑣碎的細節、八卦嵌入內文,作者硬要把手上的「機密」史料見光?比方p.532




「問蒼茫大地,誰主浮沉?」
1928年,蔣介石權掌全中國時,毛澤東不過是窩在井岡山那小地方搞農民革命。成功抗外侮的國民黨,內戰卻敗給共產黨。「敵軍圍困萬千重,我自巋然不動。」「1944年起,在許多美國人心目中,陰沉的獨裁者蔣介石及其政府,逐漸輸給了『自由派』民族主義者毛澤東及其『人民』政府。」(p.368)還沒止敗,接下來反攻大陸正統的國民黨,自2000年起栽在草根民進的黨手裡。中國歷史的運勢,似乎「傳統」就是正道難行,歪道稱王之道。中國這地大物博、無盡藏之寶地,自古即被各方勢力所垂涎(群雄逐鹿中原、蒙古人曾是她的主人…)誰敢稱正統?奪天下即名正言順。「茫茫九派流中國,沉沉一線穿南北。」而台灣這大陸岸邊的寶島,也在近代,先為洋人殖民、日據、國民黨退守,原住民都沒能稱正統了。現在民智大開、政客張揚、利益爭奪不斷,民進黨輪番執政已成勢。

而近代扭轉中國乾坤關鍵人物,毛澤東自幼受不了體罰、拒絕被虐待(p.43),掌權後,讓成千上萬同胞「享用」他童年的陰影,甚至放大至百千萬倍,犧牲掉無數條寶貴的性命。而這悲沉觴慟的歷史,似乎未拖住現在的強勢經濟力,中國已讓世界刮目相看。



丁學良教授的「導言」我是閱畢才看,也還好如此,否則就無法享受閱讀的新鮮、從無知到稍有概念的樂趣。丁教授以為「大多數讀者當能設身處地的去理解…」(導p.36)似乎是這位學者的兩個一廂情願之一,其二是「毛澤東寫日記」並和蔣介石作對比。


壹、學者自打臉處:
「毛至少是『五分』類別的人物。這樣的人物用林彪的話來定位,是『全世界幾百年、中國幾千年才出現一個。』這話沒胡說,不太離譜。」(導p.63)
「毛澤東有時候也感到吃不消,那就是林彪過分奉承他。」(p.572)
如果林彪過分奉承的話,不算胡說,也不離譜,那象牙塔內的政治利益可能已滿到溢出。。


貮、唐山那段,因書中沒多提而有很強烈的感受。


參、佩服之至:
(ㄅ)「在中國這樣的國家裡從事革命鬥爭,越是走正道,越是搞不成功;越是不走正道,就越是接地氣、有生機。上海市委負責宣傳的書記張春橋在『文革』期間有句名言:『中國歷史上的開國皇帝,都有一點流氓氣質。』此言應該是他學習歷史、觀察身邊現實的寶貴心得。」(導p.32)


(ㄆ)毛澤東「『按比例搞運動』的一貫革命方法論…基本方針…『階級鬥爭為綱,綱舉目張』…在沒有階級敵人的地方能創造出階級敵人,在階級敵人不夠的地方能憑空增加許多階級敵人,因為「比倒」是靈活機動的,隨著領袖的政治需要而調節。」(導p.28)


肆、丁教授立場鮮明:損老蔣褒小蔣。
(ㄅ)貶抑蔣介石
「比較起他平生最難纏的對手毛澤東,蔣介石處處暴露出他的局限性:他一受中國傳統儒學導統之害,二受西方基督教教義之害,老是在關鍵的時刻坐失良機。」(導p.56)對基督教有正信者應可反駁。
(ㄆ)盛讚蔣經國:「反思近代以來驚天動地的重大事件……第三是超越殺人……蔣經國達到了第三條的境界,所以成就了全世界華人社會首例民主化改革成功的寬容統治者,至今在華人社會無人比肩。」(導p.34)


我已延伸的有限閱讀,尚有無限…

(ㄅ)「毛澤東將年輕人的熱情導向主義狂熱,鄧小平將年輕人的熱情導向改善生活,習近平經濟學則將中國歷史上最大量的高素質人力,導向創新創業。」
(ㄆ)「當年,毛澤東把青春導向政治狂熱,如今,習李政權又把熱血導向夢想致富。他們將如何改寫歷史?」
(ㄇ)「習近平的『一帶一路』才剛有底,鈔票上的『毛主席』早就等不及。五年前歐債危機爆發,中國企業已趁勢到歐洲攻城掠地,在英、法、義、德等國插滿紅旗。」


貮、似乎從非史家處,可獲得庶民易懂的共產黨史,比方台股勝利組代表郭際勝先生。


2015年7月12日 星期日

「使命感」讓科技女強人 捨Google就白宮

CNN :Megan Smith: From Google to the White House

Megan Smith(1964年生)擁有Google人該有的特質:絕頂聰明、冒險性強、對投入的事有豐沛的能量和熱忱。
「使命感」驅策她為國家服務。捨棄在Google成為億萬富翁的機會,接受歐巴馬的邀請,到白宮成為美國CTO。
Smith:「國家的未來是由人才塑造,若人才不為國服務,那國家就不會朝理想的方向前進。"Our country would only be what we make it, so if we don't show up, it won't be what we want it to be!"」(3:45)隨時有著真誠笑容的她表示為國家作事「深感榮幸!」儘管「工作量很大,機會也很多。」她想在聯邦政府內建構一個平台,讓全美所有具備創造力的人才能共同合作。

她主張學童可邊學閱讀、邊學寫程式,並舉Digital 5為例,全世界的教育都是往這個方向推。
她關注的還有貧窮及收入不均等議題,她勉勵MIT畢業生:「仁慈的重要性等同於知識。"Kindness is as important as Knowledge."」(6:12)

Smith在白宮組成一支小的Coding部隊,負責全美資訊科技相關事務,比方,警用攝影機海量資料的統整,以及移民資料,並提供總統為施政依據。而將來尚有鉅大的事務待她們處理。
她延攬了LinkedIn的DJ Patil,為首席大數據顧問,他自豪地說,每天進到白宮辦公室「就在想,今天該做些什麼事,有改變世界的可能性。」

Twitter的Alexander Macgillivray,為副技術長
歐巴馬稱她是美國健保往正確方向的「催化劑」,Smith負責HealthCare.gov的運作。

2015年6月26日 星期五

《破解科技客迷思》(Geek Heresy)


Rescuing Social Change from the Cult of Technology「科技非萬能,改變社會不能全靠科技人。」

作者Kentaro Toyama(富山健太郎,微軟服務12年,在印度從事OLPC專案5年)對矽谷科技客的評語:「他們活在自己的泡泡世界裡。」

科技可為「人為力量」(human force)帶來加乘效果,然而諷刺的是,人最欲科技發揮強效之處,通常人本身的作為並未到位。
若所從事的已很好、是往正確的方向,科技有強化的效果。一般的迷思是:「科技像變魔術,讓一切變美好。」正解是「好的科技為對的人所用,才能帶來最佳綜效。
科技的正向加乘效果範例:在肯亞,人們可透過手機小額轉帳。因為他們已建立都市工作者把錢寄回鄉下的習慣,而整個系統使其可達到低轉帳費,使用量大的效果。

科技非萬能的三大領域:
【學校教育】
科技無法修補失能的學校系統。若學校系統原本就運作不良,科技是無能為力的。這是Toyama在印度5年執行專案所看到重覆不斷的相同負面經驗。
而他進而表示其實美國也適用:美國學校也流行教室裡該有更多的科技輔助教具,而這僅適合原本表現就很好的學校,表現不佳的學校在導入科技時,其實也很困難。
而就一般常見的狀況是,孩子拿到平板,甚少會主動操作學習App,而是玩遊戲。Toyama認為教育的重點,並非內容的教導,而是要激發學生正確的學習動力。

【降低成本】
一般的認知是數位科技因為能帶來效率,故能節省成本,然而,前題是人力配置已經是往降低成本的方向進行。例如:美國健保系統,因為參與的各方皆欲從中得利,自然會提高整體成本。

【深層的既存衝突】
比方美國政治傾向極化的程度愈趨嚴重。不論是最新的通訊軟體、社交平台,設法在網路上談論相關議題,都無助於真正的溝通。只有兩造坐下,以人與人互動的方式來談,找出共同的目標,不各持己見,方有化解歧異的機會

2015年4月17日 星期五

Mr. Jamie林之晨:我不是「皇上選妃」,我是「全民情聖」!

2015年04月17日全民廣播電台播出資深媒體人陳鳳馨於節目中專訪之初創投合夥創辦人林之晨(Mr. Jamie),並介紹林的大作《創業:0到100,探索生命的所有可能》。陳評:「書中很多創業的細節、重要的訣竅,我覺得Jamie寫的非常誠懇。」

全民情聖
林自比為創業者的《全民情聖》(Hitch,浪漫喜劇洋片),此乃回應陳點出林參與了200多家公司創業的過程,200多個案例,「其實是200多種人的性格」。她解讀:「創業者最終就是要和市場談戀,必須要贏得市場的芳。每一個人的基礎條件不同,最後如何贏得市場的芳心、路徑也會不同。」

傳教熱情
林將創業比擬如「耶穌基督」般,「我覺得這個是對的,我死也要告訴大家這個是對的,就算是把我釘在十字架上,我也要證明!」並進一步說明:「你要真心相信,這對人類是好的,真的覺得即使全世界都跟我作對,我也要證明給大家看。」陳回應:「要有這樣的熱情,可是也要搭配到自己的能力,足以處理這樣的熱情。更重要的是市場,市場的需求也必須跟你的能力和熱情相符合,三者結合很重要。」三者交集即林所稱「黃金三角」若達到,創業成功就是努力實現加堅持就會有。

先臨摹,再發展自己的風格
林說明創業就像藝術家,要超越prior art,不能閉門造車,要瞭解目前的境界到那?就要先抄襲、模仿,以提升自己的知識和技術。林強調:「抄襲並非好事,而是透過臨摹,先把自己的level提升到業界第一流的水準,才有機會超越!」。林並提及中國的夯詞:「先抄襲,再超車。」、「創業的曲線加速」。陳再補充:「很重要的是要把自己的技術的能力、知識、觀察市場的能力、熱情關注的方向,都要提升到一定的水準。」

創業是工具,非目的
林強調創業是因為有一個目的必須要達成,創業者得「認為有一件事非實現不可,這件事因為沒有一家公司在做、沒有其他人類組織在做它,所以必須要創造一個人類組織去做它,而且是生生不息的人類組織,去完成這件事。」

陳認同林於書中強調創業的目的「不是賺錢」〈28 創業是為了賺大錢嗎?〉的。林說明創業的「期望值」,遠低於去一家好公司上班。創業又像「樂透」,100人當中只有1人會賺大錢,99人都是賠錢的。

林自述樂在其中:「我很喜歡跟創業者討論,產品怎麼做才會更符合用戶的需求,商業模式要怎麼改,更可以規模化?該選擇什麼市場?市場現在的機會在那裡?等等這些事情是身為一位創業家真正enjoy的事。」林至今輔導過220家startups,存活比例80%,募得A輪資金30多家。對岸在推「互聯網+」,這220家就是在做,比方5945呼叫師傅、EZTABLE餐廳訂位‎、插畫平台Fandora 等。網路是其商業模式的核心,陳:「利用網路平台,改變傳統產業發展過程的限制,是種跳躍。」林:「通路模式的跳躍,過去對傳統通路對消費者的掌握差,現在透過網路、手機變好。」

林此次點出兩種傳統的不足:
一、傳統通路的無效率性,無知(無法掌握消費者)。
二、傳統創投只見過幾次面,再實地查核就決定要不要投,很像「相親」,無法瞭解公司真實運作的樣子。其次,投資後無法在投資組合之間彼此合作,因為創辦人之間不曾互動過。

之初創投成功秘訣
首先:從加速器開始,前面半年至兩年的時間,無金錢關係,為夥伴關係,「最接近的看著你成長,我完全瞭解你的團隊的狀況,你們創辦人有沒有吵架,你們做生意的credit、你們有沒有誠信的問題等等,等到我要投資的時候,我根本不用對你的團隊做任何的審查,我完全瞭解你,所以我要做決策是非常快的!」
第二:半年收25個團隊進來,全在同一個大辦室工作,讓團隊彼此互相瞭解、幫忙,建立信任。陳:「而且那半年期間他們之間所產生的腦力激盪是非常驚人的!」林:「這是非常大的無形資產,體驗過的人才能瞭解。」

林表示創投不是「皇上選妃」,而是要出去找好的案子,說服創業家「為什麼你應該拿我的錢?我能夠提供給你什麼樣的事情、價值,是你不能做或不想做的,因此你要讓我成為你的股東。其實,創投真正的工作不是在挑案子,而是想辦法讓優秀的創業家拿他的錢。」他進一步指出:「大部分拿不到錢的創業者,不是你不優秀,而是你沒有到達一流創業者的程度。」再點出有些創業者「沒有意識到這是個競爭的市場,」因為同時期的創業者有成千上萬家。並以股票投資比擬,不可能亂買。林比喻創業者「要當金城武,而不只是個演員。」因為金城武不怕沒電影拍,還有人為他量身訂作角色。

陳點出創業不易的原因:「一開始想的是A,常常是因為想得不夠成熟,是限於生活經驗當中需要A,有些構想太早、有些構想太狹隘…從自己小小生活圈想出的應用。想法和市場有一段距離,就需要調、 調、調。有熱情、有技術,就要去找市場需求。 」

陳互應林書中多次提到的論點:「困而求進步。困境,其實是突破很重要的來源,否則無法真心的找到市場的需求。」林以孔子的「吾少也賤,故多能鄙事」及「千金難買少年窮」,勉勵剛開始創業很窮,就會不斷去學習各種厲害的方法,到後來就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就會成為很優秀的創業者。

2015年4月12日 星期日

前Groupon創辦人,回歸「真」世界

2015年04月08日Bloomberg:What Has Andrew Mason Learned Since Leaving Groupon?標題摻挖苦味。全新造型重新出發--前Groupon創辦人Andrew Mason推出「語音旅遊導覽」Detour(繞道):
Mason經過反思而覺得遺憾的是,自己每天盯著電腦螢幕10到16個小時,時間過得很快,好像錯過什麼?當今的科技服務總要人們盯著各種螢幕,愈久愈好,也依此來評判該項科技的成敗。而真正的生活有趣之處是去體驗外面世界許多的稜稜角角。他希望能致力於讓人發現「真」的世界更有趣,而且要在速度上勝過「假」的虛擬世界。

持此初衷,他新創了Detour,目前針對美國加州舊金山灣區(德州奧斯汀也有一個radio lab合作夥伴)規劃了9個Detour導覽,每段45分鐘,Mason強調他提供的是融入式(immersive)、高品質的語音服務,內容是精選在地的導遊獻聲介紹特殊景點,甚至找了一位有4年經驗的漁夫導覽漁人碼頭,更有另類的旅程,比方參觀灣區的垃圾處理(trash processing)場所,讓旅遊可以是更豐富的發現體驗。。

被問到「語音旅遊導覽」這塊市場有多大時,Mason表示當初在做Groupon時,也沒人料到現在是市值50億美金的公司。他只是覺得語音旅遊導覽「是人們想要的,也是我想要的服務」,並把旅行團的不好經驗拿來作對比,而現在的科技剛好技術成熟到可以做這一塊,他就跳進來了。

Groupon的經驗有益於Detour那些地方?Mason先開玩笑的回,比較會穿衣服了,而其實都是很多平凡的事一步步累積而來。接著他回想,團購市場曾是兵家必爭之地,但其他人都做得不夠好,他的團隊不畏困難、堅持做出嶄新的消費者體驗,絕不妥協的完美要求,是勝出的原因。並說明Groupon最初其實同時有2個Starups(開發消費者使用的App團隊、提供內容的團隊)在進行。他最後表示對在Groupon的那段時間感恩,因為在那享受過巨大的成功,當然也有失敗的慘痛,但那都是創業必經。

2015年4月10日 星期五

鮑曼珍本書(Bauman Rare Books)

鮑曼珍本書藝廊經理Rebecca Romney,曾在美國實境秀當鋪之星(Pawn Stars)現身為書籍鑑定專家。2015年02月13日Bloomberg節目:
Romney指出,要收藏珍本書前先自問:
首先、你所愛為何?什麼讓你感到興奮?什麼對你而言是重要的?生命中的轉捩點是什麼?這些都是收藏珍本書的連結點,也因此她經手的珍本書類別相當廣。

這本Snoopy因為有作者手繪原畫、簽名,書價不菲:5,800元,另外還會依不同的角色而有不同的價格。


這本《戰地鐘聲》For Whom the Bell Tolls,Romney解釋,此書之所以是第一版線索:書背的海明威照片沒有攝影師的名字,因為出版太趕來不及註記。 之後的版本有註記,如此即可分前、後版了。




《聯邦主義議文集》(The Federalist Papers)第一版售價260,000美金,之所以擁有不凡身價,乃因為美國歷史中的重要著作。

Romney表示一般人在購買或出售珍本書時,除了甚選書商外,也要做好功課,且一定要留意護封書套(dust jacket )這個關鍵,因為是否為第一版,可從中發現許多線索。

2015年4月3日 星期五

絕妙學者捧地理,動手動腳寫東西

一個愛看電視的考古、歷史學家變身搞笑作者東抄西補而成的一本禁書。
一本18禁的書,充斥著暴力和色情,書中血淋淋描述活人獻祭、戰俘慘狀,並明目張膽寫出女子「活色生香的淫史」「珠胎暗結」、「同性戀」等違反護家盟堅守純真善良、傳統家庭價值的內容。禁!18禁!一定要禁!更罪不可赦是對各大宗教有不敬的揭密,恭請文化部人文及出版司列入宗教類和性愛類禁書。
其內容所以充斥著暴力和色情,實因作者套用好萊塢賣電影的公式,章章峰迴路轉,更搞了令人髪指的東、西方電影置入性行銷,突顯《赤壁》和《300壯士》等片的歷史地位肯定收過電影公司的好處,如此明目張膽的學商勾結,讓人瞠目結舌。
爭議性大歸大,好處也全被他獨佔,妙的是人家小時候的夢想是當太空人,儘管成了考古史家,仍念茲在茲於書中多次提到外星人,浮想聯翩,嗯,很對劉寶傑的味,「寶傑,你怎麼說?」
作者寫來插科打諢,不妨把書當作iTunes上的音樂專輯,看到不錯的單曲,輕鬆聽;也像超級瑪利歐電玩,前方有洞、跳過,有問號磚、搥一下,搞不好有驚喜/嚇的寶物。書名看似命題宏偉,理解上卻不難,不過就三、四、五、六幾個關鍵數字罷:測量社會發展(social development)的六項常識性標準(常識、人皆有之),作者挑出其中四個(再借題發揮),另外統整出專剋人類的五大人禍+天災 * ,然後對上了凡人有的三個負面質素「懶、貪、懼」,東扯西編出這本絕妙連篇的禁書。若想直搗「精選輯」,那就是第11章了。不過,有別於iTunes能買單曲,這回得整本打包買單,"to get the full pleasure of it."
2010年,西方Why the West Rules—For Now早出版。2011年,中國《西方將主宰多久》已出版。2015年,台灣出版《西方憑什麼》落後五年,嗯,相較於東方曾落後西方的成千上萬年,算極短的呢(誤)…更何況把原文768頁的昂貴精裝書巧手濃縮成496頁的親民平裝版,發行人真是造福國人。
成年,也無道德、宗教顧忌,讀一讀作者還會從書中奉上義大利麵、冰淇淋,補充消耗的腦力,真是太貼心了。
In a nutshell, it’s a CHEAP book, an EASY access to the World History, and RICH in reading, not for the faint-hearted, though.
miraculous marriage of East and West.

*天啟五騎士:
遷徒(Mass, uncontrollable migration)、國家失敗(Failure of state)、飢荒(Large scale famine)、疫病(Pandemic/epidamic disease)、氣候變化(Large scale climate change)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眾妙之處:
「挑嘴」的歪嘴雞原來古早就有了(p.296)當食安不斷刮起風暴,似乎成美德。
「科舉制度」的影響力超越疆界,英國也曾輸入而被「漢化」過(p.277),好強!怎麼十二年國教沒能搞垮其他國家呢?太遜了。
「刺客」這一名詞,竟和大麻有關!(p.298)美國的大麻合法走向,有何詭計?賓拉登早掛,還有誰會是目標呢?還是自成超大標靶?
「馬基維利不只寫出《君王論》,也創作當世最佳喜劇。」(p.336)難怪我一直覺得知名綜藝製作經紀人王偉忠,粉像暴君!


Morris愛台灣(雖然副標提到的是對岸):書中提到台灣中研院典藏的安陽殷墟古物,仿古「自由中國號」和仿明代戰船的「太平公主號」木帆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Good for
當比例甚高的文憑已退位到紙張的效益,如何stand out,或許不是同儕已嫻熟的外顯花俏,而是內在深度,補強歷史看似老古板,然如作者寫書初衷的動機 * ,實則前瞻先進。歷史是智慧之泉,更何況作者的學養、文采透過巧思譯文實為極佳學習範本。

本書在中國暢銷(妙的是,中共中紀委會書記王岐山肅「貪」,用的是恐「懼」),台灣更該有將影響未來的人讀,而在家自學者,或許是關鍵人士出身之處。體制外,尚未被荼毒,出現黑馬的機率似乎高些。

唐代因為考「詩」而讓大量的年輕人學詩,而成了詩的盛世!(p.277)台灣年輕人若都學寫程式,應該也能打造軟體王國!美國長期追蹤證實Here's a Thing: Coders Can Skip College,台灣也有實力堅強的role model王景弘TonyQ,更有天才少年

Better for
考古學,台灣並無專門學院,除了中研院的專家為人師表若熟讀此書並據為己用,應可收考古權威之效, sort of。Morris自己也說他的concept * 是"steal an idea from somebody else"(steal的對象超大咖--聯合國)。書中內嵌西方學界的各式角力技巧,學者可吸收後自行精進,好良幣驅逐劣幣,反之亦然。難望項背的倒是,西方考古學界中的「競爭」已升到要請保鑣。

有志管理眾人之事者,是古今中外天下烏鴉一般黑?抑或有為者亦若是?除個人抉擇、身不由己之外,仍摻雜繁多變數,乃因「輿論」、「媒體」非自古即有。
書中:北魏孝文帝「為讓鮮卑人有高階國家子民該有的腦袋和樣子,他強令改漢姓,禁胡服,群臣卅歲以下禁胡語。」繼任者卻「反其道而行,為漢兵免除賦役,並授兵權給漢人士族,還賜鮮卑姓給漢人部將。」(p.277)天、地、人皆玄之又玄。
台灣的國會大亂鬥也創意,古羅馬「尊貴元老院的老富男們竟然砸毀長椅,掄起椅腳打得你死我活。」,老早即如此這般。

Great for
「懶、貪、懼」在各行各業皆適用。比方股市就是「貪與怕」兩字搞得股民如坐雲霄飛車。樂透能有鉅額累積獎金,何嘗不是「貪」機率微渺的頭獎。台灣保險滲透率舉世無雙,無非是「懼」的功勞。「懶」更是好,解決客戶的麻煩事、為人帶來方便,皆為生財之道。夯:隨(需/選)經濟(On-Demand Economy),可謂發揮極致。

隋朝的運河,原為軍用,後改為商用(p.276)。Internet在最初也是軍用,現在影響到的幾乎是全球每個人,更為造浪者迎來巨量財富。Startups在面對國外的超大企業集團時,或可參考「最原始的『不對稱戰爭』:大帝國有的是財力、軍需官、攻城器具;男女皆擅戰的牧民有的則是速度與殺人不貶眼,還有大帝國經常忙於彼此打打殺殺這個事實。」(p.228)

*"The farther back you can look, the farther forward you are likely to see."Winston Churchill
*"social development index"社會發展指數


這不過是個average的魯鈍雜記,相信elites和elite-to-be/wanna-be讀,必可提取更多精華,攝為己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Organum"
如同沒法子覺得好看的電影每部都看,那麼挑精心剪輯拼湊好的預告看,似乎也抓個梗概,《西方憑什麼》萬年世界史的微縮索引鴻著作者Ian Morris(伊安‧摩里士)以獨特的視角對照東、西方歷史,為讀者費力鑄造的"Organum",如任意門的每個節點,探進去,智樂尋歡non-stop。儘管內容龐雜,若非通才實難分辨真偽,然書中「跡證」歷歷,輔以作者嚴謹治學背景,可信度應很高。戲貶稱禁書,實為鏡書,以古為鏡,何況鑄造的東西對照之雙鏡合一哈哈鏡?魔鏡?照妖鏡?

Morris演講風趣,聽眾很被逗笑最自豪的是"social development index"(因為不求objective,但explicit),自稱是個樂在其中的nerd(而且感受得到他的熱血),非常滿意書中滿滿的diagrams和graphs,"If you're not a nerd, this may not be a book for you." 留待內行掌握門道也因提出異於前人的見解,Morris自己也落入書中的學鬥窘境,在Q&A時難免有其他學者質疑,比方「幸運緯度帶」(Lucky Longitudes的位置並不正確等…但他用幽默巧妙化解,佩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Magic !"
Morris在演講中多次形容當代是個"Magic"(不論是今人的身高、體重,享受的生活,醫學等)儘管作者在書中嘲笑「潘格洛斯」正向思考得太浮濫,但在被問對未來的看法時,仍自稱"optimistic"是個"upbeat guy",畢竟,Morris的書是獻給愛妻的(書中多次曬恩愛,很閃),任誰都想許所愛一個美好的未來!
「文明世界共祈禱,眾神賜永昌久遠。」

發行人強調「邊陲有沒有辦法發現自己的後發優勢」是關鍵,而書中有段馬其頓的腓力二世「根本不需要專家跟他解釋什麼是後發優勢,就像憑本能,把希臘制度引進,調整成適合馬其頓豐饒但脫序的廣大幅員。」,期待有那位驚世之人有如此「本能」。殘念:覺得沒被寫夠的強權是俄羅斯。猜想Incredible印度和伊斯蘭的印尼會是大黑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OO決定論,學者都費盡心思要歸納出一套放諸四海皆準的法則、理論?或許只有「懶貪懼」或「七宗罪」等「人性」放諸四海皆準,也似乎翻開老祖宗的古籍能找到啟示:「散之在理,則有萬殊;統之在道,則無二致。」

我完全被迷住的是,Morris不斷提到的"without knowing/unknowing""Humans are doing without knowing what they’re doing."  文人、史家總嘲笑領導者愚蠢、政客無能、軍人殘暴、莽夫無知, Doers和Writers/Critics如同在兩個平行世界,誰也沒改變過誰,只是,前者只管走出歷史,後者就負責跟著記錄,而創造未來的,仍是前者。很多做事的人(想太多,就卡住了),總是先做了!就對/錯了。

"Geography explains everything. Geography drives social development, and social development determines/changes what geography means."地理條件的轉換與重新定義是驅動大勢的關鍵,若地理可等同於中華文化常用的風水,那就是風水輪流轉了。只是卅年河東,卅年河西,也真僅限於黃河流域,因為在浩瀚歷史,東方曾領先過的期間也太不成比例了。

現在的「偉人」們,會想要留給後世什麼?當整個世界的運作維繫在電力這百餘年的新興能源上,停了,就啥都沒了,數位資料勢必無法通過自然力的摧殘。或許,硬度的石、金屬的紀念性物件,會成為他/她們之間的搶手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閱讀感受:離讀歷史和地理課本已廿多年(中間可能看過幾次展覽),幾乎不具背景知識,頂多就是名詞還有印象,只有全盤接受作者寫的份,像一開場的假設性史事就真的被騙到,呆前面沒看多久,因為開始嫌瑕疵字此起彼落,然後覺得怎麼又一個不經意流露西洋傲慢的教授,比方「在路上看到北京人會被嚇到。」(不要說史前中國人,看到猩猩都會被嚇到吧?)驚覺不行一定是我自己的問題!網搜演講,想瞭解作者的說話方式,嗯,印證繁中版行文風格,接受度整個提高。看著看著又覺得他怎麼寫完一套,又有另一套說辭,真像困在迷宮。過程中儘管不理解的專業處處撞牆,但繞開、略過去看他獨到的見解觀點,收獲就很多,多有那麼一瞬,也就不是走出迷宮,而像是被直昇機直接載走,或該說被飛碟吸走。無能提出如名家張大春的質疑「聽起來像是撿到籃子裡的就是菜,特別是後面這幾個(東、西方)對照組。」,只能跪著拜讀的內容像是p.211~216。(其實是自己閱姿不良,多次如此),而讀到p.381的故事,不由自主的就哭了…What a beautiful marriage of East and West.


I’m totally overwhelmed by Prof. Morris's work loading with colossal materials and evidence. Offsprings, descendents or followers of his might be brilliant futurists, in terms of the basis of Churchill's quote. While the historian holds such a different time scale from the ordinary people, he has put the year of 2103 as a significant mark, oh my...

若預測未來包括趨勢,台灣的趨勢專家詹宏志,及其當年曾被稱之為少年」版的蔡康永,看兩位現今的發展:一為電商龍頭、一於娛樂稱王,及詹先生獨子詹朴目前的專業,似乎可瞄出端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