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8月23日 星期日

俄版毛澤東傳



我是《毛澤東:真實的故事》作者設定的target reader:「對毛澤東和中國所知不多的讀者有興趣一讀。」讀前特請影印店把精裝皮拆剝、膠封成兩冊(以照片為界),如此讀來較不礙事。如此一位中國近代史的要角,身為台灣人,該如何與他產生聯結?我稍沾上點邊的是曾待過八二三砲戰彼時戰地的金門,住山外防空洞裡好一段時日,似穴居古人。
拜讀完,覺得是本滿紙銅臭味的傳記。錙銖必較、鉅細靡遺記載蘇聯是如何一路金援中共的成長茁壯。共產黨不但接受蘇聯金援,前期甚至可謂drug dealer!男女關係複雜,精采程度不下灑狗血連續劇。對沒唸過啥書的我來說,書中人物已多到眼花撩亂,俄方人物又一個接一個,看完還是不知道布里茲涅夫、佛拉迪米洛夫、柯瓦列夫…等俄名在那兒出現過?初讀,俄人物真是目不暇給,但久了就覺得很多餘(是作者愛國主義作祟、細數他已故同胞的名諱?還是台版搞得太註記?),後來看到接龍似附原文的俄名,驚呼受不了,直接跳過。以下乃依敝人長期受國內新聞媒體報導視角所染而成。就政治而言,小民完全沒資格置喙,只有不停畫錯重點…整理出我覺得「精采」處。

書中提到台灣之處:
(ㄅ)「毛澤東讀到青年革命黨人陳天華寫的一本小冊子…這本書談到了日本佔領朝鮮、台灣的經過…」(p.49)
(ㄆ)「美國恐怕就會利用台灣和朝鮮這兩個基地攻打中國。』」(p.408)
(ㄇ)「毛澤東與赫魯雪夫在十月二日的談判有兩個主要議題:一是蘇聯和中國的對美關係,包含台灣問題。」(p.494)
(ㄈ)「毛澤東仍然緊抓住性命……未了宿願。……聯合國的中國代表權屬於受美國支持的台灣。」(p.586)
(ㄉ)「毛澤東不高興周恩來在台灣問題上脊骨不夠硬。毛澤東覺得周恩來打算同意美國人與蔣介石政府維持特別關係。」(p.594)
(ㄊ)「毛澤東多次教訓自己的同志『不要學宋襄公那種蠢豬似的仁義道德』,而蔣介石卻多次學這種蠢豬似的仁義道德,最後被趕到一個孤島上去,了此一生。」(導p.56)It’s way too sad...


弱勢、少數卻關鍵
(ㄅ)「客家人的貧窮極為嚴重/比貧窮更慘的是他們備受羞辱/客家女子不綁小腳。」
(ㄆ)「毛澤東提出『激烈分配土地』是為了滿足一部分有需求的熱貧農民和貧窮的客家人。中國農村裡這樣的人多得不可勝數;光是客家人就有三千萬人。」
(ㄇ)「閩贛邊區有『客家鄉』的稱號/大部分貧苦的本地客家人同情共產革命;許多人甚至把紅軍當作同宗兄弟。」
(ㄈ)「賀子珍年輕貌美,但非常頑固。客家女子通常都很獨立,且脾氣剛烈,而她尤其如此。毛澤東對她說:『你是鐵,我是鋼,碰到一起響叮噹。』」…他壓制不了賀子珍。」
自己都不夠吃。」
(ㄉ)「華北各地已經無所謂客家與本地之分,可是人民赤貧,活在死已和飢餓一線之間,卻和客家鄉一樣,替中國共產黨的成長創造出極為有利的條件。」
(ㄊ)「官僚出身自人民…出身最低的社會階級-赤貧農民、客家人,以及昔日的地痞、流氓和其他無產階級。」

(摘自書中關鍵詞出現處:p.192、p.217、p.223、p.232、p.235、p.241、p.244、p.247、p.262、p.268、p.283、p.298、p.299、p.311、p.503)

學運 「蒼山如海,殘陽如血。」
台灣走過,若失控、走得太極端,有前例可參考:
(ㄅ)「毛澤東步步進逼,技巧地以眾人辜負他的期望之姿出現。…他痛罵說:『誰去鎮壓學生運動?只有北洋軍閥……凡是鎮壓學生運動的人,都沒有好下場!』」(p.533)
(ㄆ)「暴力風潮迅速席捲全國。這齣血腥大戲的主角不是大學生,而是青少年,在全面放縱的氣氛中沖昏了頭的中學生、甚至小學生。他們只是還沒長大的小孩,彷彿聞到血腥味的幼狼,這些無知的狂熱分子幻想著自己是除四舊—舊思想、舊文化、舊風俗、舊習慣—以及打倒走資派的巨人。」(p.538)
(ㄇ)「全國各地城市與農村,紅衛兵發動教育性的表演,主角就是他們逮補的『走資派』。被恐怖擊倒的老人家……響亮的口號鼓舞著孩子們戰鬥。衝、打、砸,跟著紅色走,打造一個紅色新世界。但是,他們仍然不曉得敵人是誰……」(p.540)
(ㄈ)「如何讓熱情的青年冷靜下來,卻是最艱難的工作。嘗過『自由』的滋味,沒有人想回到當初因循苟且的日子…無知的年輕人還在『破四舊』。」(p.560)


$$$
壹、公私相通
(ㄅ)「毛澤東對勞動階級的苦難並未感到同情。他更關心中國國家復興的重大問題。不過,沒錢的生活並不利於哲學思考。他那頑固的父親要求,兒子安定下來才肯贊助金錢。」(p.59)
(ㄆ)公庫通私帳「毛澤東從黨的經費得到錢支付房租。」(p.119)
(ㄇ)「搶劫也是這些『落後』教師和『黑幫』黨官遭受的紅色恐怖……以全國而言,到了1966年10月,總共沒收約65噸黃金(當然,這些數字並不代表劫掠的全貌;它們只代表紅衛兵繳交給中國銀行的數量。沒有人曉得他們自己中飽了多少。」(p.541)


貮、拿不停,就得付出代價
蘇聯長期提供金援,待共產黨真成功取下中國,必然要連本帶利拿回來「中、蘇合資公司…稀有的、非鐵金屬、石油,經營民航及造船、修船。蘇方擁有50%的資本投資,享50%的獲利,全面主導權歸蘇方掌握。」


參、鴉片事業
(ㄅ)「這個地區的經濟十分凋疲,朱德部隊在湘南要靠種植、銷售鴉片勉強餬口。共產黨曉得販運毒品不好…以毒品荼毒人民。」(p.231)
(ㄆ)「朱德和毛澤東攻佔某個商業市鎮之後,發公告向居民呼籲:『紅軍是為工農謀利益的軍隊』…和以前一樣,為了填補財庫,共產黨又深深介入鴉片生意。」(p.242)


在台灣,沒錢還真沒能辦事:「選舉不用錢嗎?台灣獨立建國不必錢嗎?」


毛澤東
「廿八畫生、湖南王、「石三伢子」,任誰都有兒時諢名。名字,某些真只是父母對孩子的期許:澤東「澤被東方」(帶來浩劫)、岸英「到達社會主義彼岸的英雄」(控父為「假領袖」,成逆子)。畢竟,沒人能預測未來。向神祗祈求,從己願的機率似乎不高,「菩薩的義子」變成製造時代悲劇的「赤皇」。


本性
壹、
(ㄅ)「湖南人做菜愛放辣椒,脾氣急躁是全國出名。」(p.37)
(ㄆ)「毛澤東這個吃辣椒的湖南人,將吃辣椒的問題,當作談笑的資料,大發其吃辣椒者即是革命的妙論。」(p.305)
貮、多變
(ㄅ)「毛澤東現處於十字路口…將來究竟想做什麼也沒明確主見…引起他的注意,但立即又改變心意…受到一位朋友影響…決定將來…。毛澤東年輕,就像許多十八、九歲的青年,什麼都想要。」(p.57)
(ㄆ)「毛澤東告訴周恩來說,周和其他幾個同志『距離右派只有五十米遠了』。…日後周恩來向他的秘書解釋說,他犯錯的主要原因是,意識型態上他落在毛澤東之後。…毛澤東甚至提議換下周恩來…過後不久周恩來同意下台,但毛澤東又改變心意、原諒了他。」(p.473)
參、毛澤東很喜歡『紙老虎』(Bumazhnyi tiger)這詞。


性.愛.權.鬥
壹、性.愛
(ㄅ)毛澤東:「人類需要愛的力量大過於其他需要的力量…唯一能阻遏愛情需求浪潮的,我認為別無他者,只有『迷信』」。「就像戀人無可壓抑的性欲」(p.63)
(ㄆ)江青:「性只是第一輪,但男人長期有興趣的是權力。」
(ㄇ)「赫魯雪夫在中國期間,情緒高亢…他到處說笑話,大爆貝利亞性生活糜爛的料。」(p.435)
(ㄈ)「毛澤東盡量不去給得癌症的江青招惹壓力。他的性需求就靠四處旅行遇上的無數青年女郎來滿足。他最喜歡的就是解放軍歌舞團的美麗舞者。」(p.489)
(ㄉ)「在這個風雨飄搖時期,他有了一段影響深遠的新際遇……一夕纏綿,立刻變成萬馬奔騰的羅曼史。這個十八歲女郎……即使他已年近七旬,假牙在嘴裡咯咯響,又如何呢?他的性慾極強。(p.516)
(ㄊ)「前不久,好色的毛澤民才剛拋棄第二任妻錢希鈞,另娶新歡。」兄弟一個樣。(p.414)


貮、男女關係複雜
「毛澤東自幼結交的好友蔡和森與同居女友向警予分手。這件醜聞對整個黨的道德風氣產生負面衝擊……大部分女同志對向警予的不幸,幸災樂禍……天真的李立三為減輕蔡和森的痛苦,交代妻子多方安慰蔡,不料妻子竟移情別戀……彭述之與嫵媚的陳碧蘭譜出新戀情……這些私人恩怨搞得中共領導人雞飛狗跳,無法專注更迫切的大事。但是,宣揚『自由戀愛』的這些『堅貞的共產黨人』畢竟也是凡人,而人性在政治上絕非不重要。」(p.171)


參、醜聞攻訐
「從1960年起,就在『葉同志』成為她丈夫在國防部…『嚴同志』開始向她及林彪其他家人濫發匿名信。大半的信說葉群生性淫蕩,一再讓林彪戴綠帽子。」(p.525)


皮相觀象
作者對人物外貌的描繪,該以面相學來處理。讀文字,頗具想像空間,對照第三部前的黑白照片,就言人人殊。
(ㄅ)林彪:「幾個女生品頭論足她們認為…最有魅力的是林彪『典型的阿多尼斯』。」(p.330)
(ㄆ)毛岸英:「身材高大、相貌英俊的青年,有著和善、憂鬱的眼神。」(p.372)對照父子合照,及其後來的逆父行徑,真是妙。
(ㄇ)從照片看來,放在同一頁的賀子珍和江青(應為影星時期劇照),(凝結於彼時的)青春無敵笑容還是佔上風。


時代容顏
作者特別標示人物初登場時的年齡:
張春橋48歲,聶元梓45歲,何叔衡42歲,馬林38歲,張國燾38歲,蔣介石36歲,姚文元34歲,(黃金登峰歲月)。林立果24歲,周恩來24歲,博古24歲,瞿秋白24歲(英雄出少年!)。


「人有病,天知否?」
(ㄅ)作者掌握到的細節竟爬梳到人物的病史,痢疾p.49、p.272,斑疹傷寒p.89,脊痿縮性脊髓側索硬化症p.595
(ㄆ)「王稼祥腹部被彈片打到,負了重傷……他痛苦得不得了,必須借助鴉片止痛。」(p.290)
(ㄇ)「林彪的太太告訴李志綏醫師說,她丈夫在1940年代吸鴉片煙,後來改注射嗎啡…林怕風、怕光…怕水怕到…只要看見水或聽見水聲就拉肚子…我心中很納悶,這明明是一個精神上不健全的人,怎麼能讓他來管理國家呢?」(p.574)
(ㄈ)作者對毛澤東的情緒起伏、「神智狀況」著墨甚多、失歷歷描繪,文中三不五時可見其「神經衰弱」、「精神崩潰」、「憂鬱」、「恐懼」、「失望」(低潮)等狀態出現。當然,他勃然大怒(高潮)的比例也很高。
(ㄉ)「毛澤東雖然在政治上取得重大勝利,個人卻也付出重大代價…失眠,他服用數量大到難以想像的安眠藥。…醫生無能為力,他的『失眠症是政治鬥爭的結果』。」(p.447)
(ㄊ)養生法「醫生建議毛澤東戒煙、做身體按摩、夜間洗松針浴、服維他命B1、定期在戶外散步、偶爾注射療茸精和定期進食。」(p.393)


作者想太多
(ㄅ)「毛澤東愈是攀上權力高峰,他心頭就愈加不安。他無法瞭解道家的哲學…」為什麼毛要去瞭解道家?他可是實事求是的執行者,不需要虛無的想法…(p.518)
(ㄆ)「毛澤東所活著的可怕的幻象世界,激發他要有實際行動。即使他已年逾七旬,他仍然不像孔子的『七十,從心所欲不逾矩』。這還不是毛澤東和這位偉大聖人唯一不同的地方,孔子也說過:「六十而耳順』。毛主席直到嚥氣都做不到這一點。」(p.519)拿毛和孔子相比?匪夷所思。
(ㄇ)瑣碎的細節、八卦嵌入內文,作者硬要把手上的「機密」史料見光?比方p.532




「問蒼茫大地,誰主浮沉?」
1928年,蔣介石權掌全中國時,毛澤東不過是窩在井岡山那小地方搞農民革命。成功抗外侮的國民黨,內戰卻敗給共產黨。「敵軍圍困萬千重,我自巋然不動。」「1944年起,在許多美國人心目中,陰沉的獨裁者蔣介石及其政府,逐漸輸給了『自由派』民族主義者毛澤東及其『人民』政府。」(p.368)還沒止敗,接下來反攻大陸正統的國民黨,自2000年起栽在草根民進的黨手裡。中國歷史的運勢,似乎「傳統」就是正道難行,歪道稱王之道。中國這地大物博、無盡藏之寶地,自古即被各方勢力所垂涎(群雄逐鹿中原、蒙古人曾是她的主人…)誰敢稱正統?奪天下即名正言順。「茫茫九派流中國,沉沉一線穿南北。」而台灣這大陸岸邊的寶島,也在近代,先為洋人殖民、日據、國民黨退守,原住民都沒能稱正統了。現在民智大開、政客張揚、利益爭奪不斷,民進黨輪番執政已成勢。

而近代扭轉中國乾坤關鍵人物,毛澤東自幼受不了體罰、拒絕被虐待(p.43),掌權後,讓成千上萬同胞「享用」他童年的陰影,甚至放大至百千萬倍,犧牲掉無數條寶貴的性命。而這悲沉觴慟的歷史,似乎未拖住現在的強勢經濟力,中國已讓世界刮目相看。



丁學良教授的「導言」我是閱畢才看,也還好如此,否則就無法享受閱讀的新鮮、從無知到稍有概念的樂趣。丁教授以為「大多數讀者當能設身處地的去理解…」(導p.36)似乎是這位學者的兩個一廂情願之一,其二是「毛澤東寫日記」並和蔣介石作對比。


壹、學者自打臉處:
「毛至少是『五分』類別的人物。這樣的人物用林彪的話來定位,是『全世界幾百年、中國幾千年才出現一個。』這話沒胡說,不太離譜。」(導p.63)
「毛澤東有時候也感到吃不消,那就是林彪過分奉承他。」(p.572)
如果林彪過分奉承的話,不算胡說,也不離譜,那象牙塔內的政治利益可能已滿到溢出。。


貮、唐山那段,因書中沒多提而有很強烈的感受。


參、佩服之至:
(ㄅ)「在中國這樣的國家裡從事革命鬥爭,越是走正道,越是搞不成功;越是不走正道,就越是接地氣、有生機。上海市委負責宣傳的書記張春橋在『文革』期間有句名言:『中國歷史上的開國皇帝,都有一點流氓氣質。』此言應該是他學習歷史、觀察身邊現實的寶貴心得。」(導p.32)


(ㄆ)毛澤東「『按比例搞運動』的一貫革命方法論…基本方針…『階級鬥爭為綱,綱舉目張』…在沒有階級敵人的地方能創造出階級敵人,在階級敵人不夠的地方能憑空增加許多階級敵人,因為「比倒」是靈活機動的,隨著領袖的政治需要而調節。」(導p.28)


肆、丁教授立場鮮明:損老蔣褒小蔣。
(ㄅ)貶抑蔣介石
「比較起他平生最難纏的對手毛澤東,蔣介石處處暴露出他的局限性:他一受中國傳統儒學導統之害,二受西方基督教教義之害,老是在關鍵的時刻坐失良機。」(導p.56)對基督教有正信者應可反駁。
(ㄆ)盛讚蔣經國:「反思近代以來驚天動地的重大事件……第三是超越殺人……蔣經國達到了第三條的境界,所以成就了全世界華人社會首例民主化改革成功的寬容統治者,至今在華人社會無人比肩。」(導p.34)


我已延伸的有限閱讀,尚有無限…

(ㄅ)「毛澤東將年輕人的熱情導向主義狂熱,鄧小平將年輕人的熱情導向改善生活,習近平經濟學則將中國歷史上最大量的高素質人力,導向創新創業。」
(ㄆ)「當年,毛澤東把青春導向政治狂熱,如今,習李政權又把熱血導向夢想致富。他們將如何改寫歷史?」
(ㄇ)「習近平的『一帶一路』才剛有底,鈔票上的『毛主席』早就等不及。五年前歐債危機爆發,中國企業已趁勢到歐洲攻城掠地,在英、法、義、德等國插滿紅旗。」


貮、似乎從非史家處,可獲得庶民易懂的共產黨史,比方台股勝利組代表郭際勝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