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之戰:鋰、鎳、銅、鈷、鉬 + 稀土與全球能源爭奪戰
一般人對化學、礦產大多沒太大興趣,除了黃金人見人愛,到馬來西亞玩買錫工藝品,頂多知道手機和電動車採用鋰電池,但就少有人知「鈷的用途是防止電動車電池腐蝕」。沒興趣,大多是因為「家裡沒礦」(礦業巨頭的報告稱在2000年至2020年間,鐵礦石的利潤超過一千億美元,業內人士開玩笑說是直接從地裡挖錢),也因為化學科和元素週期表不是人人在行。不過中國的懸疑、穿越劇《大奉打更人》用現代智慧破解古代神怪難題,主角拿元素週期表呼嚨古人,連影視作品都提到了,似乎頗有趣。
看到《鋰戰》(The War Below: Lithium, Copper, and the Global Battle to Power Our Lives)而知巴菲特的波克夏海瑟威居然從事生產鋰,美國有「鉬」業公司,馬斯克的特斯拉也扮演關鍵角色。甚至,中國的鄧小平曾說:「中東有石油,中國有稀土」,讓人不得不好奇關鍵礦產和稀土的市場和戰略價值。「家裡有礦」也不見得是好事,看〈第14章 鋰礦富翁的詛咒〉就像是文字行旅登上南美洲海拔4,090公尺的玻利維亞南部城市波托西,作者文筆極佳,讓人有身歷其境之感,更被帶進當地歷史、地質、政治以及國際角力的場景。
因為《鋰戰》一書的內容有很高的時效相關性,以下為不才愚以為有趣的書摘,並加上兩大英國媒體的礦產相關報導摘錄,以及作者Ernest Scheyder受訪影片亮點:
▍鋰
◉ 美國的鋰產量非常少,而且只透過最初在1960年代興建的設施來生產,此外,雖然美國擁有足夠供應數千萬輛電動汽車的未開發鋰供給,卻沒有加工處理鋰的大型設施。
◉ 1950年代初期,陶氏化學公司 (Dow Chemical Co.)發現,鋰不僅保持電荷的能力非常好,也是元素週期表上最輕的金屬,是未來電池的絕佳候選材料。然而,在元素週期表中的眾多元素裡,鋰儼然是一種社交生物,它非常不甘寂寞,總喜歡找伴。
◉ 陶氏化學公司總經理多恩(Leland Doan)在1950年代初期的某次靜修行程中,和一名曾在戰爭期間服通信兵役的員工之間的對話,當時電話之所以「行動」不了,非常具有啟發性。(第309頁)
◉ 1994年(吃電池的)Sony隨身聽,年度銷售量已達到1.5億台,而蘋果的iPod(採用革命性的可充電鋰高分子聚合物電池,可連續播放音樂十小時)則是在2001年首度亮相。
◉ 全球汽車製造商、礦業公司和比爾·蓋茲與貝佐斯等投資人,為從事直接鋰萃取業務的企業,投入數百萬至數億美元,賭那些企業將有能力供應促進電動車革命所需的多數鋰。
◉ 全球首富巴菲特控制下的波克夏海瑟威的鋰生產技術有其極限。
◉ 至2023年為止,智利與澳洲是全世界最大的鋰生產國,但這兩國還是得仰賴中國,將鋰加工處理到可用於電動車電池的形式。全球最大的兩家鋰業公司都是中國企業,其中一家還掌握了它的競爭對手智利化工礦業公司(SQM)四分之一的股權。
◉ 玻利維亞的鋰被視為一種「資源」,資源與蘊藏量不同,蘊藏量是指根據礦業金融家要求的地質分析所推算出來,且可用技術加以取得的金屬量。
《經濟學人》:
◉ 阿根廷前副總統兼外長卡洛斯·魯考夫(Carlos Ruckauf) 表示,中國在拉美的利益「毫無疑問是戰略性的」,他承認阿根廷前左翼女總統基什內爾(Cristina Fernández de Kirchner)政府與中國關係密切,曾公開讚揚中國的治理模式,他並強調:「對中國而言,意識形態顯然是次要的。我們對他們來說就是鋰、銅和糧食。」 對中國來說,朋友可以換來換去,但利益才是恆久不變的。拉美地區的權勢人物對此並不感到意外,因為當親商、受美國教育的中間派毛里西奧·馬克里(Mauricio Macri) 在2015年擊敗基什內爾當選阿根廷總統後,中國的投資反而增加。
◉ 歐盟2024年5月生效《歐盟關鍵原物料法》(EU's Critical Raw Materials Act)的目標是2030年,歐盟至少10%的鋰需求要由本土資源來滿足,這項規定也適用於其他關鍵原物料。
◉ 歐洲硬岩礦床開採鋰的露天礦場規模龐大、污染重、耗水量大且噪音大。計畫中的開採專案遭到「不要在我家後院」(NIMBY)民眾和環保團體的反對。
◉ 有巨大鋰礦藏的塞爾維亞西部的雅達爾谷(Jadar Valley),礦業巨頭力拓(Rio Tinto)已經努力推動一個專案超過20年,但進展時斷時續。2021年至2022年的一波抗議活動迫使政府撤銷力拓的許可證。
◉ 最大的問題出自中國。由於一系列補貼和稅收優惠,中國在2010年代迅速發展出龐大的國內產能,精煉鋰充斥全球市場,導致價格暴跌,淘汰大量競爭者。
《金融時報》:
◉ 根據國際能源署淨零碳排期望,2040年時,銅需求預計成長五〇%,鋰需求將激增七倍。
◉ 礦業巨頭力拓(Rio Tinto)斥資近七十億美元收購鋰公司 Arcadium,因應電動車的電池需求。
✲✲✲✲✲✲✲✲✲✲✲✲
▍銅
◉ 中國是世界最大的銅消費國,它積極向智利、秘魯與其他國家購買這項做為主要導電體的紅色金屬。儘管美國的銅庫存量是中國的兩倍,但從2017年至2021年,美國的銅產量卻減少近5%。
《金融時報》:
◉ 銅——能源轉型的核心金屬。在武漢附近的黃石市, 銅礦廠依然十分忙碌,幾家治煉大廠的倉庫區,卡車不停進出。在中國以外的世界,那些過去因銷售材料給中國房市而致富的礦業公司也在迅速重置,希望搶搭銅礦熱潮。二四年,礦業巨頭必和必拓(BHP)以三九〇億英鎊收購了英美資源集團,主要就是為了取得銅資產。
✲✲✲✲✲✲✲✲✲✲✲✲
▍稀土
◉ 1980年代,鄧小平發表評論:「中東有石油,中國有稀土」還鼓勵同胞繼續透過這項經濟優勢來獲取利益。1999年,繼任者江澤民更建議中國應「改善稀土的開發與應用,並將這項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上的優勢」 2010年3月,美國鉬業公司執行長馬克·史密斯(Mark Smith)向國會抱怨,他的公司只有區區十七名科學家,而這十七名科學家面對的競爭對手,是中國高達六千名一心一意投入稀土研究的科學家。
✲✲✲✲✲✲✲✲✲✲✲✲
▍鎳
◉ 美國唯一的鎳礦將在2025年完全折耗殆盡,而且美國也沒有任何鎳精煉廠。鎳是提高電動車電池能源密度的關鍵。
◉ 印尼掌握了世界最大的鎳庫存量,而它為了建立本國的電動汽車產業,已採取行動來阻止這項關鍵金屬的出口。
✲✲✲✲✲✲✲✲✲✲✲✲
▍鈷
◉ 剛果民主共和國是世界最大的鈷供應國,鈷的用途是防止電動車電池腐蝕。問題是,剛果民主共和國當地經常雇用童工來採礦,由於童工的議題持續延燒,馬斯克曾在2018年誓言, 特斯拉未來推出的車款將不再使用鈷。不過,截至作者Ernest Scheyder撰寫《鋰戰》為止,這個目標尚未實現。
✲✲✲✲✲✲✲✲✲✲✲✲
▍ 馬斯克的特斯拉降成本關鍵
◉ 2020年夏天,特斯拉的營運勢如破竹,年底儘管 Covid-19疫情曾短暫導致生產活動停滯,特斯拉的銷售量還是成長36%,達到近50萬輛。馬斯克在2020年9月底舉辦的特斯拉電池日說:「過去五年是有史以來最熱的五年。我們迫切需要採取行動。美國正朝著永續能源的方向前進。長期以後,我們甚至可以用永續能源來採礦,最終達到實質零碳排放的目標。」
由一群銀行家與澳洲股票出資人共同創立的皮埃蒙特鋰業(Piedmont Lithium Inc)期望能興建美國前幾大的鋰礦場。特斯拉看上皮埃蒙特的原因在其低調但堅定地推動專案開發中含括了位於美國本土的鋰輝石礦。
特斯拉電池日過後不到一個星期,皮埃蒙特宣布和特斯拉簽署了一項五年期的供應合約,並將從2022年7月至2023年7月的某個時間點,開始為特斯拉位於德州的新化工廠供應鋰輝石精礦。這項供應契約形同電動車巨擘特斯拉對皮埃蒙特投下的信任票,公司的股價因此狂飆,在接下來一年內上漲了十倍,達到每股70美元以上。
◉ 第315~320頁:馬斯克因為被「不知名人士」告知「十年後,我只要花600美元就能買到1噸的鋰。」而斷然取消收購獨家擁有處理二氧化矽技術的新創產鋰公司。
◉ EnergyX的執行長提格·伊根(Teague Egan)是生於1988年的千禧世代。伊根在特斯拉的股票交易價只有每股9美元時,就出手投資。他把愛迪生和作為公司執行長的自己相提並論,但他拒絕別人拿他和血液檢測新創公司 Theranos 的創辦人伊莉莎白·霍姆斯(Elizabeth Holmes)相比:「她是心理變態的騙子,而我不是。我認為在嘗試建立企業時,必須謹守高尚的品行和道德,除此之外,就是盡力而為,不斷嘗試。」
✲✲✲✲✲✲✲✲✲✲✲✲
▍指責官僚
◉ 在美國能源部為離子先鋒的內華達州礦場提供貸款後不到兩個星期,內政部突然表示,未來二十年,北明尼蘇達州將禁止採礦 […] 拜登政府的官員表示,他們並不認為政府在凍結雙子星金屬專案的同時,又宣告綠色能源轉型時代來臨有何矛盾:「內政部懂得關鍵礦物的價值,也深知這些礦物對國家未來的關鍵重要性。」內政部這番言詞激怒了代表明尼蘇達州的史陶伯眾議員:「如果民主黨真的有心發展可再生能源的來源,真的有心破解中國在全球市場上的壓制力量,他們就會迅速對美國境內所有負責任的礦產開發案件敞開大門。」
✲✲✲✲✲✲✲✲✲✲✲✲
《鋰戰:全球儲能競賽的未來真相》
實體書
https://www.eslite.com/product/10012043902682791362000
電子書
https://www.kobo.com/tw/zh/ebook/kS7-QPdnvDKsRvuphH6eag
✲✲✲✲✲✲✲✲✲✲✲✲
《經濟學人》
The Economist|January 11 , 2025|
Europe has lots of lithium, but struggles to get it out of the ground
The Economist|January 18 , 2025|THE TELEGRAM
Marco Rubio will find China is hard to beat in Latin America
《金融時報》
Financial Times 2025年1月14日
The China commodities supercycle is over. Will there be another?
https://www.ft.com/content/8ae50718-31ce-4e18-8491-33a600bbd3a5
本貼文摘錄取自《財訊》2025年1月22日〈大宗商品新戰局:決勝關鍵礦物〉的陳喬譯文
✲✲✲✲✲✲✲✲✲✲✲✲
SAFE* 的Abigail Hunter與路透社記者Ernest Scheyder討論新作《The War Below: Lithium, Copper, and the Global Battle to Power Our Lives》,聚焦於全球對鋰、銅等關鍵礦產的競爭,以及社會在綠色能源轉型中所需面對的抉擇。Scheyder 強調礦產供應鏈的複雜性與不透明性,包括與採礦作業相關的環境與道德問題。他還指出這場礦產競爭與頁岩革命之間的相似性,並探討可能的解決方案,例如本土採礦、回收利用及技術進步。也談及中國在礦產市場的主導地位、供應鏈多元化的必要性,以及政府與產業界可能採取的行動。他們同時期待這些關鍵資源在擺脫石油與石化燃料的過程中,能夠以高標準來管理。
*2004年成立的SAFE是行動導向的無黨派組織,致力於制定交通、能源和供應鏈政策,促進美國及其合作夥伴和盟友的經濟和國家安全。
▍作者Scheyder受訪表示自己認為可作為模範的礦場(36:41):
位於美國亞利桑那州莫倫西附近的大型銅礦場──莫倫西礦場(Morenci Mine)。莫倫西礦場擁有美國乃至全球最大規模的銅礦儲量之一,估計蘊藏量達 32 億公噸,其礦石銅品位為 0.16%。自由港麥克墨倫公司(Freeport-McMoRan)為主要運營商,而自 2016 年起,日本住友集團(Sumitomo Group)便持有該礦場 28% 的股份。
▍由於原始材料的價格極為低廉,使得回收這些材料的經濟效益降低。2023年,關鍵礦產投資大幅下滑,因為私人企業在低商品價格的經濟環境下舉步維艱。美國政府可否發揮作用,使投資變得更具吸引力?(31:42)
Scheyder建議美國政府在提升關鍵礦產投資吸引力方面的可能作為:
1. 政府應該運用財政資源支持「買美國貨」政策:這意味著政府在採購各類產品(從迴紋針到戰鬥機)時,應優先選擇國內或至少是與美國夥伴合作的供應來源。例如,五角大廈已經開始避免採購來自中國的某些設備零件,如電池陰極材料。
2. 政府可提供財務支持:雖然這可能無法完全承擔一座礦場的產量,但至少能減少商品價格波動對其他客戶的影響。
3. 五角大廈正在探索利用 AI 來設定或預測價格,以顯示特定產品的價值:這與產業內部希望為符合環境、社會與治理(ESG)標準的金屬制定溢價價格的努力相吻合。
4. 為符合道德標準的礦產提供溢價定價:美國的礦場遵循高標準,這導致生產成本上升。若能建立反映這些成本的定價機制,將有助於吸引投資。
5. 政府可鼓勵各國發展關鍵礦產供應鏈的下游產業,以提升 GDP、創造就業機會,並發展清潔能源技術,例如電動車產業。
6. 美國政府可更加關注「全球基礎設施投資夥伴計畫」(Partnership for Global Infrastructure Investment)、「盧比托走廊」(Lobito Corridor)及「礦產安全夥伴計畫」(Mineral Security Partnership),以吸引投資人參與這些項目,助力「繁榮非洲」(Prosper Africa)計畫。
7. 政府可積極參與並支持這些計畫的發展,在維持高標準的同時,幫助這些國家透過礦產發展實現經濟成長的目標。
8. 簡化法規:一些政治人物主張簡化監管程序,以促進美國本土的關鍵礦產生產。
▍負責任採礦保證倡議(IRMA)的起源(34:29)
1. IRMA(Initiative for Responsible Mining Assurance)是一項標準框架,歷經 10 至 15 年的發展,其中包括珠寶商 Tiffany & Co. 及其他團體的參與,目標是為採礦業制定最佳實踐標準。
2. IRMA 的目標是確保礦業公司在水資源使用、勞工薪酬、安全標準與社區關係方面遵守更高的標準。
3. IRMA 標準是目前唯一針對工業規模礦場的獨立第三方評估機制,適用於所有礦產資源。該標準由私營部門、地方社區、社會公民及從業人員共同制定,確保採礦作業符合負責任的環境與社會標準。
SAFE 2024年2月3日
A Discussion with Ernest Scheyder About His New Book, The War Below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lR9N3T-OScM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