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富比預計將在沙烏地阿拉伯舉辦該國歷史上首場國際拍賣會。這場拍賣會將於迪里耶(Diriyah)登場,162 件拍品中包括比利時超現實主義畫家雷內・馬格利特(René Magritte)的一幅畫作。這幅畫描繪了一棟建築,部分由磚塊構成,部分則如雲霧般虛幻——只要盯著看一會兒,便能發現其中奧妙。這幅畫作的估價保守估計約 100 萬至 150 萬美元。 這幅畫的意象恰如其分:拍賣行業的結構與穩定性,乍看之下並非表面所呈現的模樣。儘管拍賣行積極開拓沙烏地阿拉伯等新市場尋找客戶,但它們的主要增長來源並非公開拍賣,而是透過低調斡旋的「私人交易」。全球最大拍賣行蘇富比的私人交易去年價值成長 17%;全球第二大拍賣行佳士得,則成長 41%。目前私人交易已占其總營收近 30%,相比十年前僅佔 12%。 私人交易主要分為兩種類型。第一種是高端零售模式,這一趨勢在香港最為明顯。近年來,佳士得、蘇富比與富藝斯(Phillips)皆搬遷至新的空間,直接面向消費者,以吸引希望立即購買、無需註冊競標和等待拍賣日的衝動型買家。佳士得在香港中環的一座摩天大樓內設有 50,000 平方英尺的展覽空間,陳列的物件包括一只由鱷魚皮製成的白色愛馬仕柏金包,以及香奈兒設計的稀有山茶花造型鑽石腕錶。每個月,超過 130 萬人次造訪蘇富比位於香港市中心商場內的「Maison」,該公司希望透過現場販售奢華球鞋與長毛象頭骨等稀奇珍品,吸引新客戶。 第二種類型則是更具利潤的高端藝術品私人交易。蘇富比全球私人銷售(global private sales)主席大衛・施拉德(David Schrader)表示,當最頂級藝術品的市場價格下跌時,許多賣家不願將作品拿到拍賣會上競標,因為私人交易讓賣家能完全掌控價格,避免作品被低價競拍,甚至無人出價。若一件藝術品在拍賣場上「流標」(即出價未達賣家設定的最低價格),其長期價值可能受到損害。相比之下,私人交易更快速,許多交易可在兩個月內完成。 佳士得的艾德里安・梅耶(Adrien Meyer)形容私人交易就像是為買家與賣家「牽線配對」。擁有數百年歷史的拍賣行,最有價值的資產其實是它們的小黑本——詳盡記錄著哪些藏家擁有哪些作品,以及哪些競標者曾在近期拍賣會上失利,可能對類似作品感興趣。私人交易為拍賣行帶來豐厚利潤,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