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學人》報導:赤裸上身的毛利戰士於11月19日帶領4萬2千名抗議者前往紐西蘭國會。一些示威者揮舞著紅、黑、白色的毛利旗幟,有人甚至徒步數百英里前來反對一項侵犯他們權利的法案。這是支持毛利人的最大規模示威之一。前保守黨總理珍妮·希普利(Jenny Shipley)宣稱,這項法案是「挑起內戰」。
這說法誇大其詞。但這是數十年來紐西蘭種族關係最緊張的時刻,而紐西蘭原本以其相對和諧而聞名。紐西蘭政府一直試圖履行1840年毛利酋長與英國殖民者簽署的條約,也曾大力推廣原住民語言和文化。然而,自從去年克里斯·盧克森(Chris Luxon)領導的保守聯盟政府上台後,情勢已然改變。新政府撤銷了前勞工黨政府推行的政策,削減毛利語使用,並廢除毛利族健康機構。
當自由意志黨(ACT)—— 執政聯盟中的小黨 —— 提出一項侵害毛利人根據條約所獲權利的法案時,局勢更加緊張。自1970年代起,一個調查委員會一直在調查條約過往的違約行為,並為各部落提供賠償。這份條約已融入多部旨在彌補殖民統治傷害的法律中。這些措施確實改善了毛利人的生活。儘管仍處於弱勢,但他們的生活水準和壽命已遠勝於澳洲原住民。
自由意志黨黨魁大衛·西摩(David Seymour)—— 他本身也有毛利血統 —— 抱怨「激進法官扭曲了立法文件的意義」,向佔人口20%的毛利人提供特權。他主張族裔配額和共同治理等措施給予毛利人不公平的優勢。他提出的法案旨在限制條約的現代應用。超過40名大律師在公開信中表示,試圖「重寫條約」將破壞民主制度。這項法案不太可能通過。盧克森承諾國家黨將在公眾諮詢後否決該法案。然而,許多人擔心傷害已經造成。
🜋🜋🜋🜋🜋🜋🜋🜋🜋🜋
《衛報》報導:紐西蘭史上最大抗議遊行,42,000人走上街頭,擔心毛利人的權利正被剝奪。
這場遊行從北島的最北端開始,隨著它向全國各地推進而逐漸獲得動力。當遊行——或稱為hikoi——在九天後在威靈頓的國會外結束。這次示威是由批評人士所說的右翼政府試圖根本性重新定義毛利人與國家之間的關係所引發的。
參加遊行的律師和活動家Annette Sykes說,這對毛利人來說是一個團結的時刻,但也顯示了公眾對潛在剝奪來之不易的權利的強烈感受。她說,她覺得新的執政聯盟正在提出分裂的政策,「實際上是試圖摧毀我們作為一個國家所建立的那種團結感,那種相互尊重。」
《衛報》的紐西蘭記者Eva Corlett解釋毛利人與國家之間的關係一直受到1840年代毛利人和英國皇室之間的條約指導。然而,聯合政府認為條約的原則已經被扭曲,對毛利人權利的關注是不公平的,並且沒有讓國家變得更加平等。這引發了人們對於縮小毛利人與紐西蘭更廣泛人口之間的社會經濟差距的進展將會失去的擔憂。但Sykes說,抗議中展示的團結顯示「普通人的心態中仍然有被相互尊重的價值觀聯結在一起的渴望。」
🜋🜋🜋🜋🜋🜋🜋🜋🜋🜋
毛利人的歷史概述及其在紐西蘭爭取權利的鬥爭(美國AI新創Anthropic的Claude補充資料)
毛利人是紐西蘭的原住民波利尼西亞人,他們大約在西元1300年到紐西蘭。他們與歐洲殖民,尤其是英國的歷史充滿挑戰和持續的權利與認可鬥爭。
毛利人爭取權利的關鍵點包括:
1. 懷唐伊條約 (1840年): 這是一份毛利酋長與英國皇室之間的基礎性文件,對理解紐西蘭的原住民權利至關重要。然而,英語和毛利語版本之間存在關鍵的翻譯錯誤和誤解,導致關於土地所有權和主權的持續爭議。
2. 土地沒收: 在19世紀,透過包括紐西蘭戰爭 (1845-1872) 和1865年的《原住民土地法》在內的各種機制,大量土地被強行從毛利人手中奪走。這種系統性的土地掠奪極大地減少毛利人的領土控制和經濟基礎。
3. 文化壓迫: 在20世紀的大部分時間裡,毛利人被迫同化。他們的語言(毛利語)在學校受到抑制,傳統的文化習俗被邊緣化。
4. 抗議運動: 20世紀後半葉見證了毛利人的顯著行動主義。1970年代和1980年代的毛利復興運動提高了對原住民權利的認識,帶來:
❈懷唐伊法庭的設立 (1975年)❈條約權利的法律承認❈對毛利語言和文化的增加保護❈對歷史土地沒收的賠償
5. 當代努力: 今天,紐西蘭繼續努力通過以下方式解決歷史上的不公:
❈條約解決程序❈增加毛利人在政府中的代表性❈雙語教育❈文化復興計劃
🜋🜋🜋🜋🜋🜋🜋🜋🜋🜋
《經濟學人》原文出處:
https://www.economist.com/asia/2024/11/21/racial-tensions-boil-over-in-new-zealand
《衛報》原文出處:
https://www.theguardian.com/news/audio/2024/dec/02/new-zealand-the-fight-to-protect-maori-rights-podcast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