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10月, 2024的文章

賀錦麗重數據、有矛盾、缺理念

強尼·哈里斯(Johnny Harris)自己看和團隊製作的兩支影片的風格截然不同,感到訝異,但也如實反映兩位候選人:川普的生活充滿矛盾、醜聞,各種吸引眼球的情節,他的大小事都引人注意;  賀錦麗的生活單純,長年擔任公訴檢察官,一個缺乏戲劇性的職位。   他還坦承內容可能參雜個人偏見,對候選人各有定見,但還是希望這對試圖瞭解兩位候選人,並決定投票的人有所幫助。因為據調查,美國18至29歲選民只有一半會投票,「所以我們的民主被嚴重扭曲,因為並非每個人的聲音都被算進選票。 」  ▍賀錦麗的檢察官職涯 自由派批評她的「進步型檢察官」(Progressive Prosecutor)風格,認為她的職涯建立在維持嚴厲的犯罪政策上,僅偶爾加入一些進步改革。無論評價為何,賀錦麗有進步的價值觀和理想,但她也務實,選擇在她認為可以發揮影響的體系內工作,這意味著維護現狀。但這到底是什麼樣的立場,尤其現在她在全球聚光燈下,沒人知道她真正的立場,因為她似乎言論前後自相矛盾甚或有時言行不一。她如果成為美國總統將會如何施政?  ✪從賀錦麗的過去,無論公私領域,能看出什麼端倪嗎?答案不明確,部分原因是她職涯中,常隨環境和體系調整觀點。換言之,她會在不同的情境下調整立場,這也是外界對她最大的批評。賀錦麗常被批評缺乏一貫的理念,然而她的性格卻顯得一致。 賀錦麗自稱是不同類型的公訴檢察官,是「進步型檢察官」。被問到她對罪犯太軟弱還是太嚴厲?她回:「我認為該問的是,我們在犯罪處理上是否夠聰明?」 在美國,進步派傾向於支持對司法制度的改革,認為現行系統過於嚴苛,囚禁過多罪犯,大多是拉美和非裔男性,多因非暴力犯罪,且被關押的時間也過長。賀錦麗認為,作為一名進步型檢察官要負責重罪犯,同時聚焦於防範犯罪於未然「早期介入能讓監獄為那些該被關押的暴力罪犯騰出空間。」    ✪在整個檢察官職涯中,她非常注重數據。犯罪率是個讓人心驚的話題,無論政治傾向如何,人人都希望感到安全。因此,大眾情緒往往驅動著司法制度的運作方式以及人們對待犯罪的態度。但賀錦麗改變這一點,她透過數據分析來推動更平等、更理性的執法系統,並從數據中探討人們犯罪的原因。她建立公共資料庫、針對警察執法行為的公共數據庫並公布犯罪統計數據。   「分析謀殺案受害者,結果發現...

川普信念養成 細說從頭

擁有595萬訂閱的超級網紅強尼·哈里斯(Johnny Harris)團隊長期出品優質國際關係、外交、史地等影片,因為「這次選舉有一半的年輕人不會去投票」特別製作「川普的真實故事」影片(賀錦麗的在下週推出),呼籲年滿18歲的美國公民「請去登記投票,拿駕照或其他形式的身分證明,在網上大約90秒就能完成,然後你就可以去投票了。」否則「龐大選民群體有一半的聲音根本不會被聽到,這就不是民主了。」影片上架2天,180萬觀看數。 影片以川普自傳《交易的藝術》(The Art of the Deal,1987年出版)和詳實的傳記《揭密川普》(Trump Revealed,2016年出版)為主軸,輔以新聞報導來分析他的信念有5: ㊀ 為求勝,不擇手段(He’ll do anything to WIN) ㊁ 要別人認同,得去爭來(You must FIGHT for recognition) ㊂ 抗爭到底,不論代價為何(FIGHT til the death) ㊃ 人就是吃美好願景這一套(People want to be sold a FANTASY) ㊄ 炫富就是最好的障眼法(GLAM is the greatest distraction) 川普和父親佛瑞德(Frederick Christ Trump Sr.,1905~1999): ⓵藉由二戰後美國政府資助項目,佛瑞德在紐約快速發展期建造經濟型房屋,賺取巨額財富。據說,佛瑞德異常勤奮,他曾說自己之所以成功,是因為能「在一週七個工作天裡擠出九天的工作量」。 ⓶川普小時候被鄰里稱作街區上那位「富家小孩」。 但即便如此,他勤奮的父親還是要求他去送報,教他什麼叫「辛勤工作」。 不過下雨時,父親還是開著凱迪拉克,載他去送報。  ⓷1980年代,川普利用父親公司的人脈關係、資金和聲譽,購入紐約曼哈頓老舊破敗的建築,並進行華麗的翻新。 ⓸1984年《富比士》雜誌正在製作400名美國富翁名單(第1份《富比士400》榜單於1982年發表)。川普主動致電《富比士》記者,假裝自己叫「約翰‧巴倫」,自稱是川普集團的副總裁,並宣稱瞭解川普在家族企業中所佔的比例,以及他多富有「川普的持股超過 90%」。事實上,川普並未擁有父親公司90%的股份。結果這套裝腔作勢的戲碼真的奏效,《富比士》最終發表的富豪榜中,宣稱川普的身價高達1億美元。但事後才知道,...

葛拉威爾正反評 認錯也可成素材

麥爾坎·葛拉威爾(Malcolm Gladwell)擅長將複雜的事件化繁為簡,透過《Outliers異數》、《Blink決斷2秒間》等7本暢銷書傳達給閱聽大眾,他的寫作風格被描述為引人入勝、詼諧且富有洞察力。7本《紐約時報》暢銷書在北美銷量已達2,300萬冊。 葛拉威爾生於加拿大、畢業於多倫多大學,但他自稱受過最好的教育是在美國《華盛頓郵報》十年的工作:「我對新聞業一無所知,那時我真的很青澀,約莫23、24歲,鮑勃·伍德華(Bob Woodward,曾揭發水門案)就坐在我兩排隔間外,我很幸運師承這一代最傑出的記者群。」 1996年,葛拉威爾加入《紐約客》寫了篇名為〈Tipping Point〉的文章,探討為何90年代紐約的犯罪率驟降「那篇文章讓我得到書約,之後那本書就在2000年出版。」出版第一本書《Tipping Point引爆趨勢》時年35歲,回看年輕氣盛的自己,有點難為情。現在61歲出版第8本註定會暢銷的新書《Revenge of the Tipping Point》(引爆趨勢之復仇)。 新書其中一章探討在90年代發生在洛杉磯的瘋狂搶銀行事件:「60年代滾滾瘸子(Rollin' 60s Crips)」黑幫兩位主嫌自己不弄髒手,而是招募許多熱血青少年,給他們半自動武器,煽動他們進入瘋狂狀態再送進銀行作類似自殺式攻擊,成功得手贓款,瘋狂行徑在一年半搶了175間銀行,更造成洛杉磯搶銀行的模仿犯增加,而葛拉威爾發現同時間洛杉磯的劫車事件增多,也和該黑幫的犯行有關。 葛拉威爾還在新書裡質問為什麼哈佛大學要成立「女子橄欖球隊」?他著手研究後發現原因非常複雜,並認為校方此舉頗邪惡,是一種「社會工程」(Social Engineering)的邪惡嘗試,透過管理新生入學的種族比例而試圖保持「哈佛風」(Harvardness)傳統,對從事帆船或划艇等活動的申請人給予極高的入學優先權。他覺得揭開哈佛如何做到這些很有趣,就這樣抽絲剝繭寫出滿滿一整個章節。 葛拉威爾精於說故事之藝,透過軼事和鮮為人知的科學研究,將看似無關的想法和故事編織在一起。美脫口秀主持人稱他的書都很有話題性(比方運氣攸關成功,一萬小時法則),甚至有「葛拉威爾雞尾酒派對效應」的恭維。雖然自謙口才不甚辨給,但買單的大有人在,粉絲已下載超過25億次他的Podcast《修正主義歷史》(Revisionist His...

藝人繪本,新視角

美國最近有兩本童書(繪本)上市,兩位作者分別是非裔喜劇演員崔弗·諾亞(Trevor Noah)和《Barbie芭比》男主角雷恩·葛斯林的太太、古巴裔模特兒伊娃·曼德絲(Eva Mendes)。 兩本書的「物件」都是「床舖」:小男孩不想整理床舖,小女孩怕床舖下有怪物。 崔弗·諾亞在種族隔離時期的南非長大,母親為生活的奮鬥和犧牲,他看在眼裡更激勵他追求自己的夢想,永不放棄。近來他想寫一本能引起兒童和成人共鳴的書,鼓勵孩子獨立思考並探索自己的創造力。 崔弗·諾亞自述小時候讀過的童書塑造了今日的他:「我最喜歡的書是那些長大後重讀,意識到錯過了多少面向。比方小時候讀《查理和巧克力工廠》就只覺得是巧克力的魔法世界。長大後再看,就會思考它是對資本主義的批判嗎?」 崔弗·諾亞的《Into the Uncut Grass》(走進未割的草地)故事是不想整理床舖的小男孩,意氣用事離家出走,他對離家出走的定義是跑到後院去尋找新世界。 他想透過故事探討兩件事: 第一,家長問「為什麼你那時這樣做或不這樣做?」孩子回,「我不知道。」親子之間的溝通不良或欠缺溝通,通常是孩子努力做到最好,但父母卻覺得不夠好。 第二:稍稍碰觸衝突該如何解決的問題。生活在意見不一的世界,該如何解決與他人的衝突? ❈❈❈❈❈❈❈❈❈❈❈❈ 養育一對寶貝女兒的伊娃·曼德絲寫的《Desi, Mami, and the Never-Ending Worries》(黛西、媽咪和無盡的擔憂)故事主題、是所有家有幼子的父母都有的共鳴:上床睡覺難、入睡更難!她根據自己為人母的經歷,寫了一個有趣且具啟發性的故事: 黛西每天晚上例行尖叫:「媽咪!我的床底下有一個怪物!」 當然,床底下沒有怪物,媽咪向黛西保證,那只是腦海中閃過可怕的擔憂。在媽咪溫柔的指導下,黛西意識到自己才是自己想法的主宰。她們一起嘗試用不同的方法來清除心中的擔憂。 雖然黛西或許仍不時產生擔心害怕的想法,但她已經有勇氣可以面對任何挑戰! Into the Uncut Grass  Trevor Noah (Author), Sabina Hahn (Illustrator) https://www.amazon.com/-/zh_TW/Trevor-Noah/dp/059372996X TODAY with Hoda & Jenna  Oct 10...

用雷射擊落無人機

《華爾街日報》短片報導:在烏克蘭和紅海的戰事中,低技術無人機正在改變戰爭的方式。美國等國家正在投資新的、廉價的報復方式:雷射。美國陸軍部署尖端雷射武器系統「BlueHalo LOCUST」來擊落無人機。LOCUST雷射軟體的設計看來像《Call of Duty決勝時刻》等電玩遊戲,並透過Xbox手把控制器進行操作,如此熟悉電玩的士兵就可快速上手。 有限的武器 LOCUST (此英文縮寫剛好是「蝗蟲」之意)雷射武器系統是一種托盤式高能量雷射 (P-HEL),重 3,400磅,高7英尺,長7英尺。它可以安裝在大型陸軍車輛的背面,由兩部分組成:雷射和追蹤系統。追蹤系統使用人工智慧程式鎖定兩英里外的無人機,雷射最多需要 15 秒才能融化目標,可能很難在足夠長的時間內鎖定目標以將其擊落。 具成本效益但範圍有限 與傳統武器相比,LOCUST的射程較短,威力有限。它只能擊落半徑3英里內的無人機,而愛國者這樣的飛彈射程超過120英里。然而,LOCUST 每次射擊的成本僅為3美元,使其成為擊落無人機的經濟高效的選擇,且LOCUST能多次使用而無需更換。 戰場上的挑戰 儘管深具潛力,LOCUST在戰場上仍面臨一些挑戰。主要問題之一是過熱,會導致機器內部精密零組件故障。機體還需要空調來保持涼爽,這在偏遠地區困難的後勤挑戰。下雨、沙塵暴和濃霧等艱困天氣條件也會影響光束的功率和準確性。 後勤挑戰 LOCUST 面臨的另一個挑戰是缺乏維護它的基礎後勤資源。當雷射器在偏遠地區發生故障時,就得努力尋找備料和修理雷射的技術人員。 LOCUST的製造商Bluehalo想透過量產零件替換掉特規零件來解決這個問題。 雷射武器的未來 儘管挑戰重重,像LOCUST這樣的雷射武器在世界各地越來越受歡迎,像是英國的DragonFire在三月首次對目標進行高功率射擊,雷神公司(Raytheon)和諾斯羅普格魯曼(Northrop Grumman)等國防承包商也在開發用於各種戰術目的的雷射。 Bluehalo計劃繼續改進其設計,使 LOCUST 更輕、更易於維護且更高效。 註記:五角大廈尚未證實雷射已成功擊落戰鬥中的無人機。 🎬 資料來源 The Wall Street Journal | WSJ Equipped | Oct 15, 2024 This $10M U.S. Army Laser Melts Dro...

23andMe存亡絕續:關鍵時序

23andMe曾是熱門新創,估值一度高達60億美元,該公司的DNA測試組曾引起轟動,擁有世上最大的私人基因資料庫,它曾希望用該資料庫進行藥物開發。 如今所有獨立董事會成員辭職,理由是與創辦人Anne Wojcicki 對公司的願景存在「策略差異」(strategic differences),該公司市值已損失98%。23andMe必須在11月之前提出改善計劃,否則將面臨從納斯達克退市。CNBC和《商業內幕》報導簡介:  ▍新創期貴人相助 ◉2006年 23andMe由Anne Wojcicki、Linda Avey和Paul Cusenza創立。 ◉2007年 谷歌投資390萬美元購買少數股權。Sergey Brin(同年5月與Wojcicki結婚❤️)提供260萬美元的臨時融資。 23andMe推出首款DNA唾液測試產品,售價999美元。早期就被揭露有關資料使用和保險歧視的潛在隱私問題。 ◉2008年 《時代》雜誌將23andMe的個人基因組服務評為「年度發明」。DNA測試組價格從999美元降至 399美元。 ◉2009年 谷歌再加碼投資260萬美元,Sergey Brin個人透過可轉換債券追加投資1000萬美元。 共同創辦人Linda Avey辭去聯合總裁職務。  ▍成長期獲各界認同 ◉2010年 獲得第一筆國家衛生研究所資助的贈款。發表第一份同儕審查研究。 ◉2011年 第三輪融資籌集 3100 萬美元。新投資者包括MPM Capital和嬌生開發公司。 ◉2012年 先將測試價格降至299美元,然後再壓至99美元。募集超過5000萬美元融資。官宣約18萬名客戶。  ▍面對監理和換金主 ◉2013年 FDA命令23andMe停止行銷基因健康篩檢服務。公司持續提供血統尋根服務,同時致力於遵守法規 ◉2015年 符合FDA標準,獲得FDA授權銷售布盧姆症候群(Bloom syndrome,罕見隱性遺傳病)染色體狀態報告。 Sergey Brin和Anne Wojcicki離婚💔。  ▍公司上市挑戰不斷 ◉2019年 DNA測試組銷售額開始下降,商業模式出現不穩跡象。 ◉2020年 因銷售額下降而解僱100名員工。募集8,250萬美元股權融資。 ◉2021年 透過與英國企業家理查·布蘭森的維珍集團併購公司(VG Acquis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