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美服飾類股:「上」瘦「下」肥

「上」:Tiffany、A&F、Fossil Group、Michael Kors、Calvin Klein和Tommy Hilfiger的母公司PVH,近期股價皆跌深
「下」:平價服飾品牌匯集零售商Urban Outfitters股價大漲

2015年03月10日美國平價飾品牌匯集零售商Urban Outfitters股價大漲11.52%(台灣news link財訊快報


國CNN依股價反應報導自家的品牌公司,趨勢向下流行精品Cool味不再?。國The Economist的報導"The purpose of fashion shows is changing. Now everyone can watch"則從 fashion shows切入,奢侈品牌除了藉由時裝週抽掉中間商的蝕利,更在新科技中(透過線上即時轉播)找到更廣、更個人的接觸面,似乎有發掘出更多潛在買家的機會。

2015年03月05日Bloomberg報導A&F股價的「腹肌」沒了… 03月04日單日即暴跌15.51%。


旗下有Burberry、Emporio Armani、DKNY和Diesel等品牌的Fossil Group於2015年02月18日被空襲!
2015年02月05日CNNMoney官網的「營收」(Earnings)觀點文章:
節目影音部份:"Strong dollar hurting fashion brands" 
Paul R. La Monica(CNN Money數位特派員)與主持人互動之言論:一般在討論經濟問題時,多是談到中產階級被壓得喘不過氣、底層人民生活的不堪,但精品業多不受影響。而現在,就Ralph Lauren和Michael Kors這些以全球為銷售佈局的美系「流行」精品公司而言,強勢美元絕對是不利的重要因素,再加上歐洲、中國和日本的消費力道因各自的因素而減弱,影響也很大。另一方面,消費者也對它們炫耀張揚的Logo感到疲倦。就Michael Kors而言,數年前上市後的確很夯,但這些年競爭對手不斷出現,使其出現疲態。再加上精品界挖角風盛行,此消彼長在所多有。
Heather Long的文章則引用多位專家的論點直指,這些名牌精品之前因為景氣不好大打折扣戰,再加上outlet到處開,當流行精品的標價不再高不可攀,人們開始懷疑它們「名牌」的成份還有多高?除了Lauren和Kors,另外還有Calvin Klein和Tommy Hilfiger的母公司PVH,股價也反應了實際的銷售數字,很不妙。

怎會Cool味不再?
"How Michael Kors, Ralph Lauren and friends lost their cool"
By Heather Long
"When people see how ubiquitous they've become and everyone has a Michael Kors bag, it loses its luster. It loses its fashion credibility," says Ike Boruchow, a senior research analyst at Sterne Agee who covers specialty retailers.
人人都有名牌包,「精品」感頓失,「流行」地位不再。

"Foreign exchange will be a real headwind for them," she says.
外匯這逆風,使其節節敗退。

Investors, much like fashionistas, are forward looking. They want to know: what will the next season bring? The outlook for all of these brands is dimming for 2015.
投資人很像時尚達人,眼光都放在未來,都要看「下一季」有什麼新鮮貨?
Kors now has 509 retail stores compared to 395 at the end of 2013.
That might be good for consumers who could end up scoring more deals on Kors and Ralph Lauren gear, but that's not a win for investors.
流行精品專賣店家數愈開愈多家,或許消費者有可能會愈買愈多,但投資人而言卻不是個看得到的利多。Kors拓展的速度令人驚奇,而投資人對其的觀感也從極為看好,突然改觀成看得很糟。
"I've never seen a company grow as fast and as quickly as [Kors] has," says Boruchow at Sterne Agee. "I've also never seen investor sentiment on a company go from so bullish to bearish." 

2015年01月12日Tiffany的股票也遭空襲…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OpenAI前員工X爆料&楊立昆臉書〈諷刺文〉

【OpenAI ex-employee & Yann LeCun's sarcasm】 🚀 📣 OpenAI前員工Jacob Hilton在X上的爆料全文 📣 🚀 一年多前,當我離開 OpenAI 時,我簽署了一份 「不貶低協議」(non-disparagement agreement) ,並且未披露協議本身,沒有其他原因,只是為了避免失去我的 「既得股權」(vested equity) 。  該協議明確表示,作為簽署的回報,我被允許保留我的既得股權,並且沒有提供任何其他東西。 我不明白為什麼有人會簽署它,如果他們認為這不會對他們的權益產生影響。 我以良好的條件離開了OpenAI,所以我認為幾乎所有離職員工都遵守了這份協議。 在簽署協議之前,我無意批評OpenAI,但對於放棄這樣做的權利感到失望。 昨天,OpenAI 聯繫我,要求我解除該協議,隨後KelseyTuoc在Vox上刊登調查報告: 由於 AI 的變革潛力,開發先進 AI 的主要實驗室必須為那些希望為公共利益發聲的人提供保護。 其中首先是對不報復的具有約束力的承諾。 即使是現在,OpenAI仍可 阻止員工出售其股權,使其在未知的時間內變得毫無價值。 OpenAI 在一份聲明中表示,「從歷史上看,前員工無論在哪裡工作,都有資格以相同的價格出售;我們預計這一點不會改變。」 我相信OpenAI的這項聲明是出於誠實的意圖。 但考量到 OpenAI先前曾拿能否取得 (既得股權變現) 流動性作為一種恐嚇策略,許多前員工仍不敢發聲。 我邀請OpenAI直接與前員工聯繫,以澄清他們將始終以合法可執行的方式獲得平等的流動性的機會。 在他們這樣做之前,大眾不應指望前僱員會坦誠相待。 本人致OpenAI 的許多善良和才華橫溢的前同事們:我希望您們能夠理解為什麼我覺得有必要公開談論這個議題。 該合約與我們對安全和有益的AI的共同承諾不一致,您值得更好的工作合約條件。 原文連結: https://twitter.com/JacobHHilton/status/1794090550863200728 😏 楊立昆在臉書上的〈諷刺文〉 😏 來ClosedAI工作吧!隨著 AGI 即將到來,您 將擁有 目前 估 值 42 X 百萬的6次方美元(sextillionnollars) 公司 的 股票 。 如果您辭退,...

京晨科技 NUUO

2015年01月30日 京晨科公告營運長異動 :營運長施錦昌退休 鼎新電腦 官網資料:特助施錦昌提到:「以前未使用ERP系統時,需不斷手動調整資訊,不但人工成本高,錯誤率也高,讓人很難信任報表資料。所以之前在進行一些重大決策時,常常會有擔憂決策錯誤的壓力。但自導入ERP再加EasyFlow之後,此類問題改良許多。」 以下摘編自:《遠見雜誌》2013年2月號/臺大創聯會 (NTUEA)2013年12月25日臉書/《工商時報》2015年01月05日 【京晨科技NUUO Leaders】 董事長 楊文彬 :台大大氣系,高職念五年、大學念七年畢業,暱稱Killer(殺手) 總經理 黃建峯 (暱稱卡通)、研發副總 黃建山 (暱稱卡弟,意指卡通的弟弟),台大資工系友兄弟檔兩人求學時序:附中、台大、研究所。 曾創業失敗 念大三時,BBCall和黑金剛手機剛竄紅,楊文彬早上在大氣系打工當助理,閒暇時就跑去賣手機,很快就開通訊行,第一個月大賺40萬,短短半年開了五家店,人家喚他「少年楊董」,叱吒一時。但 成功來的太快 ,讓他 志得意滿,到處遊山玩水 ,直到警覺不對,財務已出現漏洞, 被倒帳幾百萬 。「我那時真的非常落魄,出現人生中第一根白髮,還得兼好幾份工、送報還債,但失敗經驗讓我學到 管理 及 財務 的重要,」楊文彬說。 安控門外漢 找到市場利基 2001年楊文彬拿出30萬與好朋友們創業,就是希望 用自己喜歡的方式 燃燒熱情 ,其間創立電腦設計、安控軟體、影像處理、遊戲、網通技術等五家公司。其中最成功的京晨科技 (NUUO Inc.),利用B2B行銷全球安全監控的高端市場。從創業的第一天起,京晨就非常務實。切入少有頂尖人才想做、卻又年年成長的監控安防產業,加上不閉門造車、積極聆聽市場聲音,這些都是成功的主要原因。     楊文彬是 業務 出身,創業時的第一個想法是要先從產業著手,只要找到對的產業,你才有在裡面的生存空間,就好比釣魚一樣,要釣到魚,前提是那個池塘裡,要有夠多的魚。等到決定市場了,接下來的問題,才是要推出什麼產品,用什麼方式、什麼技術,去做產品,甚至開拓市場。就在這個思考邏輯下,當時的三人小組,在密集開會後,得到一個結論,就是京晨科需要的是 高成長、高毛利 ,但不要太大的產業。要高毛利、高成長,是考量到當時的京...

楊立昆以自身經歷談H1-B

美大選期間在X上和馬斯克大唱反調後,Meta首席AI科學家楊立昆(Yann LeCun )氣得公告「我不再在X上寫貼文。只轉發其他平台的連結、留言朋友的推文」,所以他在自家公司平台上只對馬斯克在X上的截圖,留言區討論串就文明多了。 https://www.facebook.com/share/p/19Xy7kURLq/ 以下是楊立昆在臉書上的貼文和精選交流: 看到圍繞 H1-B 簽證議題的 MAGA 陣營陷入混亂很有趣。   在美國,持有 STEM 博士學位的人中,超過 50% 並非生於美國。   美國大學 STEM 領域的教授中,比例更高的大多數也並非生於美國。   在美國頂尖大學工程領域(包括電腦科學)的博士生中,絕大多數是非美國出生的學生。   美國科技公司中,大量的創辦人、CEO、高階管理層也並非生於美國。其中包括:   - Satya Nadella(微軟)  - Sergey Brin(Google)- Jensen Huang(輝達)   - Sundar Pichai(Alphabet)  - Elon Musk  - Hock Tan(博通)   - Vinod Khosla(Sun、Khosla Ventures)   許多人是以學生簽證來到美國,並且大多在某個階段持有過 H1-B 工作簽證。我最初是持 J-1 簽證來美國(原本沒打算待超過兩年),後來轉為 H1-B,拿到綠卡,最後成為美國公民。 ▷▷▷▷▷▷ Alyosha Efros:民主黨在這個議題上完全讓步給了共和黨,甚是可惜。他們只關注非法移民問題,結果疏遠了數百萬合法移民,這些人苦於應對荒謬的美國移民程序。   如果民主黨在這個問題上主導局勢,也許馬斯克和其他科技巨頭就不會把靈魂賣給川普了……   Yann LeCun:幾個原因導致矽谷一些有影響力的人物選擇站在 MAGA 一邊:   1. AI 和加密貨幣的監管障礙威脅   2. 「未實現收益稅」的恐慌   3. 對 H1-B 改革的冷淡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