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27日 星期四

好個《拼經濟》but "What Went Wrong ?"


讀英文翻譯書習慣找作者的演說先聽聽其重點金句,可惜《拚經濟:一本國民指南》 作者的口說Arirang頻道的來賓好懂,幸好有聲書早公開[audiobook]  Economics: The User's Guide

開始讀時,「投機」這詞特別跳出來!除了牛頓(似乎是中文版刻意揭露,第32頁)和凱因斯透過此法成功致富,定義也很學院「金融市場不只為經濟活動提供資金,也供眾人拿五花八門的未來觀點互相買賣,也就是投機。」(第116頁)。可就庶民來說,能投機的項目或許只是賭博的各種變形比方運彩股票、期貨等,泰半十賭九輸,成功致富者恐鳳毛麟角。

爬梳各代各派經濟學說的此書羅列多位經濟學史上的名人,不用力讀僅增廣見聞儘管只是門外窺視,總比一一去深入探究輕鬆,此書喻像喝雞尾酒,不過原文以各學派頭個英文字母來當作調酒的成份、比落落長的中文有趣得多;還有不算少的數字(數據),若因難消化略過隨即被棒喝:「本書讀者還是應該對某些數據有概念,至少要用時該知道怎麼查。更重要的是,不知道某些數據,就無法掌握當今世界財經實況。」(第159頁)即便握有數據,掌握程度會因社經地位這關鍵而異吧?

此書是南韓經濟學家將艱澀的眾家學理彙整轉化成白話文,含金量高,隨手拾來即見某領域翹楚的精華:
司馬賀(Herbert Alexander Simon)主張,正因為人類理性有限,才會發展出心智「捷徑」,把心智能力做最有效運用。這就是捷想法(heuristics)(直覺思考)…背後是類型辨別力…揚棄一大堆天南地北的思考路徑,只專注於小範圍,可管理成功可能性最大的幾種選項。司馬賀常拿西洋棋來比擬這種心智手法:棋王的秘訣就在於有辦法快速排除勝算較小的棋步搜索,集中推演勝算最大的幾種棋步。
只思考一小部份的可能選項,做出來的可能不是最佳選擇,卻讓人類可以運用有限理性,去處理世界的複雜與不確定。因此司馬賀主張,人類做選擇時,要的只是「足夠滿足」(satisfice)。(第123頁)
因為是南韓學者多處以該國為例,也有提到台灣比方第142頁:「台灣的公營事業可能超過15%」。中文版「編按」也很用心,比方第248和249頁提到貧窮線和貧窮率都有註記台灣 / 台北實況。

中文版主打經濟也應和政治一樣成為可供思辨的論述,指的應是高階、高層次的國策方針吧?而能多些經濟概念或許至少庶(國)民能減少被經濟犯罪、金融詐欺所害的機率吧?不過正如第十一章標題經濟不可能離開政治,只希望經濟不會像台灣政論談話節目八卦成娛樂節目般,被耳濡目染的普羅人人各有想法、論點,但掌權者們仍失民心。台灣的政治有各種意識形態,經濟也會在內裡分裂或表面上長出水火不容的意識形態嗎?撇開高談闊論對市井小民而言,「拼經濟」的執行除了努力工作外,Shopping也是一途,實因 "One person's expenditure is another person's income." 比方若把買書的錢拿去其他誘惑更強大的體驗式消費如看電影,那麼前者就沒被拼經濟了而每個人的「足夠滿足」各有不同的點,在這娛樂當道的世況能打到愉悅點似乎是後者之流勝算更大第八章讀來較有感畢竟離生活最近,也或許會有預言的效果,特別因為章首引用的1964年美國電影在2008年金融海嘯後十年的今年底上映了續集

此書讀來是有被作者的幽默感動到,能順順讀完是有收穫的,只是生硬的東西絕非常識,而生活裡的常識也不是樣樣知行合一,所以花錢買書是必要的,留著日後有遇到的機會來翻查

but ... 

有別於戰績輝煌的此一人出版社曾發行過叫好叫座的多本暢銷 /長銷書,此書的狀況似乎…是因為發行人忙於個人著作 / 品牌經營而顧此失彼?還是…

Don't Judge A Book by It's Cover ?
本書的封面設計和大專中文教科書擺在一起完全沒違和感。或許是如書名副標的「國民」為設定吧?(原文內文是有提到 citizens,但此設定受眾似乎未被打動)封面走教科書路線,故此書擺在當今台灣書市平面、裝幀設計爭奇鬥艷的書店裡,很難抓到眼球。要此書當教科書也行,比方第128和129跨頁的各派學說對照簡表就很適合出考題。而且台灣國民教育還要在表面上延長,讓學子及早擁有經濟學常識,將會是福國利民的美事。
只不過,作者在序中自介的獨特 "How to think" 而非 "What to think",同期也有大出版社出相同主打的書。如此單槍匹馬和大部隊對戰,實在不利前者。Or maybe, over the years, unique vision no more ? Since publishing industry is packed with brilliant talents and has no shortage of innovative ideas to be squeezed out.

Translation Accuracy in Doubt ?
第118頁對照 [audiobook]的 3:43:12 "One sentence summery : Individuals are products of the society, even though they MAY change its rules. "中譯「個人是社會的產物,儘管個人『無法』改變社會規則。」,而看內文「制度不光是影響人,還會改變人,只不過,人『也可以』改變制度」前後矛盾…開始邊讀邊聽有聲書發現的,後面懶了只隨意快覽,很流暢的譯文應該沒差池,會在理解上的卡關大抵是自己知識不足。

No offense, this is merely a social-economic inferior's humble review, needless to be taken seriously.

Looking forward to the publisher's next title.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