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st Company》全球設計編輯Mark Wilson警世文分享,原文:https://www.fastcompany.com/91176348/generative-ai-summarization-the-great-truncation
生成式AI承諾無限的創造、理應釋放我們的創造力。相反的,它成了文化的垃圾壓實機,一切只剩摘要
在生成式AI的早期階段(也就是不到兩年前),我們湧向 ChatGPT,驚嘆於我們可以創造的一切:愚蠢的俳句、莎士比亞十四行詩和美國情境喜劇《歡樂單身派對》(Seinfeld)的場景。生成式AI承諾無限的生產,我們用它來無意識地製作更多媒體,讓事物瞬間存在。但樂趣很快就消失了,新的殺手級功能佔據主導地位:使用生成式AI來壓縮現有的內容並以簡化的形式重述。這不是新的創意時代,而是摘要總結的時代。
人們尚未發揮 AI工具的創造潛力,因此對這樣的發展,很容易就起疑。但也許 AI工具只是回應人類的想望。用數位方式創造的東西越多,人們就越想更快地消化它們。這早在大型語言模型(LLM)之前就開始了。
從部落客開始,他們把冗長的報紙文章嚼成紙漿,只吐出最精華或最聳動的部分。(現在部落格被 Instagram上的圖片和一小段文字取代)不久之後,整個網路也變得更快速、更適合快速瀏覽。YouTube章節和摘要功能,可以輕鬆瀏覽長影片,Google搜尋也能直接帶你進入影片的相關片段。隨著podcast的流行,播放速度控制也應運而生,讓你可以 1.2倍、1.5倍,甚至 3.5倍的速度收聽。在 Spotify上,唱片公司甚至會推出新歌的加速版,完美適合在注意力分散的社群媒體上發送。在 TikTok上,有些創作者更進一步:你可以用幾段兩分鐘的影片片段,瀏覽整部電影的簡介。而 LinkedIn上的最佳貼文?就是一則摘要。
數位工具加速媒體的製作,而網路則加速了內容的傳播。但我們並未真正深入參與這些文章、影片、podcast等等,我們只是快速「啃食」這些「內容」。面對這樣一個充滿無窮無盡的文字、圖片和聲音的 buffet吃到飽餐廳,我們什麼都嘗了一口,卻沒有真正品味到任何東西。
大型語言模型現在已經把這種現象工廠化,快速、低成本,甚至在某些情況下比人類更出色地總結生活的方方面面。根據數據供應商 AlphaSense的資料,2022年,AI 摘要在 33場財報電話會議中出現,而在 2023年到 2024年上半年,AI 摘要在 289場電話會議中被提及,並出現在 1,075份企業新聞稿中。
如今,Zoom會為你的會議做摘要,Microsoft會為你的試算表和文件做摘要,Apple很快也會為你的郵件和筆記做同樣的事情。Adobe可以概述任何PDF,並將數據轉化成圖表,而 Canva則能將冗長的品牌文件濃縮成簡潔的投影片。Amazon把數千條產品評論濃縮成幾個優缺點。Google、Bing、Anthropic和 Perplexity都在摘要網站上的資訊,直接攔截原始網站的潛在讀者。(報社記者被部落客「吃掉」,而部落客又被 AI「吃掉」。)LinkedIn甚至提供一個按鈕,可以將動態上的任何文章摘要出來——這樣你甚至不需要去讀別人的摘要貼文。
從某個角度來看,摘要是高效的必需:它讓我們避免在無止盡上升的內容海洋中溺水。但是,當你使用 AI 作為文化的大規模壓縮算法時,無可避免地會有一些東西在這種壓縮過程中被犧牲掉。當 CD 首次推出時,它被宣稱為音樂的完美數位拷貝。然而,數位版本實際上是工程師對音樂的詮釋:一些捕捉聲音獨特音色的資訊被忽略了,複雜的頻率也被簡化成了簡單的代碼。數十年後,我們都承認,黑膠唱片——透過唱針頭刮擦在膠片上的聲波——更接近原始錄音。同樣地,GPT 的壓縮技術和其他摘要技術剝奪了人們的聲音、幽默、推理能力以及人類真實思想中的細微之處。
節省時間、刪除冗餘並沒錯,尤其當它讓我們離開螢幕時。然而,我們讀過那些研究——或是研究的摘要——談論數位互動的成癮性。青少年現在每天花多達九個小時盯著螢幕。所有這些效率的目標是讓我們有更多時間來滑動更多內容。而因為我們縮減的媒體往往是更複雜且營養豐富的東西,於是我們的多出來的時間卻耗在消耗無意義的「空卡路里」。
結果會變成什麼樣子呢?在 Perplexity或 Google的簡述中吸收多少文章後,你會選擇不再點進原文?讀了多少會議紀要後,你決定再也不需要參加會議?一旦我們迷上劇情的骨架,會不會認為角色與複雜性太過耗時,難以付出心力去了解?
長遠來看,這種大量摘要化的趨勢意味著什麼?記者只為了搜尋引擎而寫報導?電影只是 TikTok短影音集結?新歌只剩副歌和洗腦旋律?每位創作者的產出都只是下一個 AI摘要的燃料?
未來會怎樣?我只知道,沒人會回去用 1倍速聽podcast。在我們試圖強迫大腦追上無止盡的數位內容時,我們只會越追越快。然後我們會納悶,過去到底是怎麼有時間那麼慢地去過生活的。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