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entry 重返》作者伯格(Eric Berger)是記者、氣象學家和Ars Technica資深太空編輯,寫書的初衷是為Starship星艦時代作見證,書中有許多SpaceX的精彩傳說,包括〈摩羯座一號〉(Capricorn One)、〈2013年大液氧沸騰事件〉(The Great LOX Boil-Off of 2013)和〈地獄鐘聲〉(Hells Bells)。本書未納入位於南德州Boca Chica的SpaceX獨立發射場「星港」的最新進度。重返(Re-entry)意指人造物(如衛星、火箭等)離開大氣層,再從外太空重新進入大氣層。伯格上一本書《Liftoff—SpaceX升空記》以馬斯克在2002年創立SpaceX起頭,於2008年9月首次成功發射小型獵鷹1號火箭收尾。
《經濟學人》指出:SpaceX從川馬兄弟情(bromance)中獲益匪淺。重返白宮的川普在勝選演講大加讚賞SpaceX近期發射的「漂亮、閃亮的白色」火箭,並提到在颶風「海倫」襲擊北卡羅來納州後,SpaceX的星鏈衛星迅速提供災區手機網路服務。許多共和黨人希望川普支持類似星鏈的衛星系統,並取消拜登政府耗資425億美元的郊區寬頻推廣項目,該項目被認為是一個昂貴的失敗。而衛星僅是SpaceX遠大目標的一環。馬斯克的終極夢想是將人類送上火星,而與美國聯邦航空管理局(FAA)的監管如果能因此減少,將有助於實現此目標。可以想見,川普不會吝於支持,甚至為自己能助力美國人登上火星的功勞而自豪。
教育科技YT頻道Now You Know(338K訂閱數)主持人大推本書,可作為自家孩子的私房書單,尤其是對科學和商業感興趣的孩子,它在很多方面都相當具有啟發性:「在美國可跨世代分享、全家談論的話題,以前是二戰,最近似乎很多事情都有爭議,而這是個鼓舞人心的故事,因此各世代都可談論它。可以和孩子、祖父母談論,這就是它特別之處,對火箭技術不必深入理解就能讀,但如果從技術面理解它也很有趣。」談資包括:一章專門講述獵鷹9號的前3次發射,因為任務中發生很多事;一章專注於從范登堡發射的第1次飛行;一章講述火箭嘗試著陸,以及CRS-7和Amos 6的失敗。
𖤌𖤌𖤌𖤌𖤌𖤌𖤌𖤌𖤌𖤌
▍製造業回美
SpaceX崛起在太空產業的時機正確:過去幾乎整個2010年代,多數美國安全衛星、間諜衛星都是搭載俄羅斯火箭引擎上太空。2022年烏克蘭戰事爆發後,美蘇太空合作無以為繼,幸好有SpaceX。不只SpaceX在製造火箭引擎,還有多家美國公司,成為太空產業供應鏈:Blue Origin製造BE-4(Blue Engine 4)引擎、Rocket Lab製造Ares引擎、Relativity Space製造Aeon R引擎、Stoke Space打造可重複使用Nova火箭。將製造業從海外帶回美國,SpaceX崛起的馬首是瞻可望帶回美國在世紀之交失去的大型太空產業。
𖤌𖤌𖤌𖤌𖤌𖤌𖤌𖤌𖤌𖤌
▍馬斯克壓縮成本超能力
馬斯克的「我們可以做得更便宜、更快」的鐵令雖然不總是100%正確,但已經夠正確,讓SpaceX極具競爭力,達到削減成本和快速迭代。
馬斯克對研發團隊說「你可以做到,這是你的預算。」預算通常是專案實際成本的一小部分。有點像是說:「造個油箱,你的預算是油箱正常價格的5%。」然後,團隊會將其提高到正常成本的10%,儘管是馬斯克指示預算的兩倍,還是超低。團隊實際面對的是:「火箭發射臺的建造成本歷來為20億美元?2000萬美元給我搞定!」然而當他們失敗時,必須想出替代解決方案。
他們決定重複使用獵鷹 9號火箭的有效載荷整流罩的原因。馬斯克希望整流罩的成本為100 萬美元,但他們做不到。他們試圖自行製造,但最終成本為 600 萬美元。這就是為什麼他們花數年時間試圖找出如何重複使用整流罩的方法。
𖤌𖤌𖤌𖤌𖤌𖤌𖤌𖤌𖤌𖤌
▍保持新創衝勁
SpaceX工程師把工作當成使命,並完全融入工作,常與朋友和家人分開數週甚至數月,在廠房辛勤工作——他們的動力來自於對提升人類在星系中地位的執著,以及要求他們做到最好的老闆。馬斯克堅持要求團隊質疑一切慣例,節約資源,在不可能的時間表,失敗後快速回神,並培養高風險承受能力的文化。
在獵鷹9號的早、中期,SpaceX仍財務窘迫。而星艦計劃標誌重要轉折,那是SpaceX第一次不受限於資金問題。SpaceX當時身為新創公司必須發射火箭,否則就會破產,所以他們瘋狂工作。從2008年發射獵鷹1號一直到現在。基本上一直保持這種狀態:每周工作100小時,周而復始。
𖤌最初的發射總監Tim Buzza說:「我們以為在發射第一枚火箭、發射獵鷹9號和開始用Dragon 向太空站運送貨物後,馬斯克可能會稍微放慢腳步,給我們一點時間喘口氣,追上進度。」但這從未發生過。他們只是不斷加速。這對公司的文化有好有壞,但你無法逃避一個事實,那就是馬斯克持續推動實現目標,然後立即轉向下一個巨大挑戰性專案,持續挑戰的驅動力不停歇。
這本書講述了前所未聞的故事,涉及徹底顛覆行業慣例、緊張的解決問題、爆炸性的失敗、歡騰的勝利和深夜工作(當然還有達標後才有的party)。
然而,長時間高壓下努力工作,人力成本仍得付出代價,許多作者訪問過的工程師已離職。
𖤌𖤌𖤌𖤌𖤌𖤌𖤌𖤌𖤌𖤌
▍一路綠燈
工程師所稱的馬斯克「一路綠燈到馬里布」(green lights to Malibu)的時間表方法。原則上,如果一路上每個交通號誌都是綠燈,並且以超過限速15 英里/小時的速度行駛,可在不到半小時內從SpaceX以前位於加州霍桑的總部到達馬里布。但因為這種情況從未發生過,所以難以掌握。載人版乘龍號、獵鷹重型火箭和星艦的首次飛行都發生在馬斯克先生所設定的時間之後。NASA 宣稱可能會在2026年讓星艦HLS參加阿提米絲 III 的計畫,就像是一次又一次地「一路綠燈到馬里布」。
SpaceX違抗產業規範,而不是效仿其競爭對手緩慢而昂貴的做法,使其能夠突破界限,達到前所未有的成就。
𖤌𖤌𖤌𖤌𖤌𖤌𖤌𖤌𖤌𖤌
▍狗不怕?
只有SpaceX員工才知道的密語「狗不怕?」(Dog not scared?),源於一隻名叫Rockette(火箭女郎,有雙關意味)的流浪狗,它無畏地穿梭位於德州麥格雷戈測試場高處的薄金屬板。這些金屬板能讓工程師在獵鷹9號底部工作,但有些人卻害怕走上去。「當你在這些炸彈艙門下爬行時,金屬板會晃動並凹陷,」曾參與獵鷹9號工作的物理學家羅傑·卡爾森說。「不由得懷疑金屬板能否承受你的重量。」
因此當有人問「狗不怕?」,這問句就迅速傳開來。然後,就變成SpaceX對不可能任務表示「沒問題」的方式。這個小故事完美體現SpaceX早期文化的堅韌和無畏態度。
𖤌𖤌𖤌𖤌𖤌𖤌𖤌𖤌𖤌𖤌
▍書中提到受馬斯克願景感召的SpaceX關鍵人物
𖤌營運長葛溫·夏特威爾女士(Gwynne Shotwell)和馬斯克完美互補。書中多次提到,如果NASA的一位關鍵人物或一位關鍵工程師沒有做某事,導致整個計畫卡住,但Shotwell就是有辦法可以讓事情順利進行,實現馬斯克的願景。但她從不搶風頭,聰明的她超神奇,政治手腕高明。
𖤌載具工程副總裁Mark Juncosa很早就加入SpaceX(獵鷹1號時代就已經在公司,但真正嶄露頭角是在獵鷹9號時代)。他接手創始員工Chris Thompson的結構部門,並協助專案起步,特別是在建造第2代和第3代獵鷹9號火箭時,試圖在火箭內部做很多事情來提高性能。他和馬斯克有著非常密切的關係。他們會一起喝啤酒、出去玩,所以他在私人和專業層面上都與馬斯克相處得很融洽。SpaceX近5到10年的發展,當星鏈計劃在6、7年前遇到問題時,馬斯克派Juncosa到華盛頓州雷德蒙德的辦公室,說:「去收那個爛攤子。」他搞定了,因此過去5年星鏈計劃的執行情況相當驚人。幾年前,同樣的事發生在德州南部的星艦計劃上,馬斯克需要有人推動他的願景,所以他又派Juncosa到南德州。Juncosa是非常努力的工程師,不像有點粗魯的馬斯克,他很有魅力。
𖤌作者在寫這本書時結識Ben Kellie,他談到所有研發獵鷹9號並試圖將其降落在駁船上的團隊都明白,如果能重新發射送入太空的火箭,將根本改變人類與太空的關係,完全改變遊戲規則,因此他們全力以赴。Ben Kellie甚至大力招募:「如果你想從事充滿冒險的太空事業,SpaceX就是最好的公司」
𖤌𖤌𖤌𖤌𖤌𖤌𖤌𖤌𖤌𖤌
▍作者親眼目睹的震憾:
當我觀看第三、四次Starship飛行時,目睹前所未有的火箭重新進入大氣層的視角。一般太空飛行器從地球回來時,會有失去通訊的黑暗期,那是一段被等離子體包圍時可怕的時間。因此實際坐在那裡看到火箭穿越等離子體,就像是只有太空人在太空中透過窗戶看到的景象,就會不由得想到為了使這一切發生所付出的努力:首先得打造出火箭和星艦的上半段,還必須發射6,000顆星鏈衛星,因為數據是透過星鏈衛星回傳的,而不是NASA的TDRS(追蹤和數據中繼衛星),因此高帶寬影像能夠回傳這些瘋狂的等離子體尾跡和弧線,那真是前所未有的視角,而我合不攏嘴睜大眼睛看,因為那太不可思議了。
𖤌𖤌𖤌𖤌𖤌𖤌𖤌𖤌𖤌𖤌
📖購書:
《Reentry 重返》
精裝本
https://www.amazon.com/Reentry-SpaceX-Reusable-Rockets-Launched/dp/1637745273
Kindle版
https://www.amazon.com/-/zh_TW/Eric-Berger-ebook/dp/B0CS8WZRNJ?ref_=ast_author_mpb
《SpaceX升空記》: 馬斯克移民火星.回收火箭.太空運輸.星鏈計畫的起點
https://www.eslite.com/product/1001274762682259426008
📖 參考資料🎬
Now You Know Sep 24, 2024
Why SpaceX is Leading - REENTRY: Eric Berger Interview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SbLm0UnDJos
The Economist|November 9 , 2024
What would Elon Musk do in government?
https://www.economist.com/business/2024/11/07/what-would-elon-musk-do-in-government
The Economist|October 19 , 2024
SpaceX is NASA's biggest lunar rival
https://www.economist.com/science-and-technology/2024/10/17/spacex-is-nasas-biggest-lunar-rival
NSS September 24, 2024
Book Review: Reentry
https://nss.org/book-review-reentry/
Space Voyaging NewsOpinions Sep 24, 2024
Reentry by Eric Berger: The Epic Tale of SpaceX’s Ascent
Payload September 23, 2024
📖延伸閱讀:
科技報橘 TechOrange 2018年8月8日
馬斯克只負責放話!「低調女總裁」Gwynne 才是 SpaceX 的成功關鍵
https://buzzorange.com/techorange/2018/08/08/gwynne-spacex/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