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9月, 2025的文章

財富繼承社會 舉世皆然:Inheritocracy 和「爸媽銀行」

英國歷史學家伊麗莎·菲比(Eliza Filby,1981年生)關注世代價值的變化如何重塑社會、工作、教育、政治和家庭生活。以下為她兩本代表作《世代變遷:世代演變如何改變我們的思維、工作和生活方式》(Generation Shift: How generational evolution is changing the way we think, work and live, 2023)和《繼承社會:該來談談爸媽銀行了》(Inheritocracy: It’s Time to Talk About the Bank of Mum and Dad, 2024 )的論點和個人分享: ◉ 東西方之間存在著巨大的文化和價值觀差異。在印度與中國,千禧世代(1980年代初至1990年代末生)的價值觀很像西方的嬰兒潮世代,他們追求穩定、人壽保險、儲蓄與資產,並期望遵循像嬰兒潮世代在20、30歲時所走過的「標準化」道路。相較於前幾代人,Z 世代(1990年代末到2000年初出生)在全球範圍內的相似度更高,科技創造了許多共同點,例如聽泰勒絲的歌或追蹤相同的網紅,他們擁有一種千禧世代所沒有的「全球化青年文化」。旅行與國際交流的模式也已經改變。 ◉ 年輕人的挫折感之所以這麼強烈,是因為這跟成長時被灌輸「實力決定一切」的信念完全相反。當時訊息很清楚:努力讀書、考到學位、找到工作、拼命投入,就能過上好日子。教育體系愈來愈專注於考試與學歷,但對於不適應這套的人卻沒有替代選擇。結果,隨著大學畢業生愈來愈多,學歷的價值下降、學費卻水漲船高。如今,人生的機會和選項,不再取決於我們學到什麼、賺到多少,而是父母能不能支援你。 ◉ 影響 45 歲以下世代最深的事實:是否擁有「爸媽銀行」?對於 21 世紀成長的人來說,機會越來越取決於父母能否提供資源,而非自己能賺多少、學到多少。這個現象起源於 1980 年代,但在 2008 年金融危機後加速惡化,因為私人財富暴增、薪資卻停滯。到了 2020 年代,已不是「努力就有回報」的「實力至上社會」,而是由家庭財富決定命運的「繼承社會」。 ◉ 在「繼承社會」裡,爸媽銀行才是真正的關鍵。不論是支付大學學費、替你湊頭期款,還是幫忙帶小孩,父母的支援才是左右人生的決定性因素。但這卻是個不願跟朋友、家人,甚至整個社會公開討論、最隱晦卻最強大的「現代禁忌」:它解釋了為何貧富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