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時報》專欄作家艾茲拉·克萊恩和諾貝爾獎得主保羅·克魯曼之間關於川普新宣布的關稅的討論。克魯曼對關稅表示強烈反對,批評它們的複雜性、高稅率以及基於貿易逆差的看似任意的計算方式。他們探討了潛在的負面經濟後果,包括貿易戰、企業面臨的不確定性增加以及經濟衰退的風險。對話還涉及關稅自相矛盾的理由,以及它們是否能實現重新工業化或國家安全等既定目標,最後對其背後的動機和潛在結果持懷疑態度。
川普宣布的這種廣泛關稅預計將對全球貿易關係和長期經濟穩定產生重大且潛在的負面影響
對全球貿易關係的影響:
1.貿易摩擦和報復增加: 其他國家可能會以自己的報復性關稅回應美國的關稅。雖然經濟理論認為,在狹隘的成本效益分析中,不回應可能是最佳選擇,但政治現實和民族自尊可能會迫使他們採取報復行動。這種針鋒相對的升級可能會導致貿易戰。
2.盟友疏遠: 關稅是對歐盟、加拿大和墨西哥等盟友徵收的,這可能會疏遠他們,並可能迫使他們與其他國家,包括潛在的敵對國家,建立更強的經濟聯繫。這破壞了歷史上的做法,即加強民主國家之間的經濟聯繫被視為建立團結和加強國家安全的一種方式。
3.現有貿易協定的破壞: 美國歷來倡導互惠貿易協定,但新的關稅制度似乎無視這一原則。即使是現有的協定,如與加拿大和墨西哥的協定(美墨加協定),也因這種新做法而受到破壞。
4.產生複雜的原產地規則問題: 各國之間不同的關稅稅率,例如歐盟的關稅高於英國,將需要複雜且繁瑣的原產地規則來確定商品的實際原產地,導致文書工作增加和潛在的漏洞,例如轉運。
5.對全球貿易體系的信任受到侵蝕: 關稅計算和宣布的不可預測和看似任意的性質可能會侵蝕對既定國際貿易體系的信任。
對經濟穩定的影響:
1.經濟不確定性增加: 關稅政策的不可預測性和不穩定性被認為是主要的經濟衰退因素。企業在做出投資決策時面臨著巨大的不確定性,因為他們不知道未來的關稅水平。這種政策不確定性的程度在美國近代史上是前所未有的。
2.製造業和供應鏈的破壞: 儘管既定目標是美國重新工業化,但關稅預計將通過提高成本和分割整合的北美和全球供應鏈,特別是在汽車工業等行業,對美國製造業造成巨大破壞。
3.經濟衰退的可能性: 關稅造成的經濟不確定性大大增加了美國以及潛在全球經濟衰退的可能性。雖然傳統關稅可能只會降低經濟效率,但目前不穩定的保護主義構成了更大的風險。
4.無法保證減少貿易逆差或重新工業化: 經濟學家懷疑關稅是否會顯著減少貿易逆差。即使完全消除貿易逆差,也可能只會導致製造業就業人數的小幅增加,遠低於歷史水平,因為自動化是製造業就業人數下降的主要驅動力。
5.對消費者的負面影響: 關稅通常會提高商品和服務的成本,相當於對消費者徵稅。
6.市場不穩定: 雖然文字稿並未明確預測長期的市場崩盤,但它指出市場似乎對關稅持負面看法,並且目前的局勢被描述為政策方面的「全新領域」,引發了對股市潛在長期負面影響的擔憂。發言人還提到了網路泡沫等歷史例子,以強調市場可能出現重大且持久的下滑。
從長遠來看,這些廣泛且不可預測的關稅有可能通過助長不信任和報復來損害全球貿易關係。在經濟上,它們會造成嚴重的不確定性,從而抑制投資、破壞供應鏈並增加經濟衰退的風險,而未必能實現其減少貿易逆差或大幅重新工業化美國經濟的既定目標。疏遠盟友也可能產生更廣泛的地緣政治後果。
꘏ ꘏ ꘏ ꘏ ꘏ ꘏ ꘏ ꘏ ꘏ ꘏ ꘏ ꘏
關於貿易互惠的歷史先例?
克魯曼引用了富蘭克林·D·羅斯福(FDR)於 1934 年制定的《互惠貿易協定法》作為貿易互惠的主要歷史先例。該法為美國與其他國家談判降低關稅奠定了法律基礎,以換取這些國家降低對美國商品的關稅。克魯曼指出,這種互惠的做法是世界實現相對自由貿易狀態的方式,而不僅僅是透過理論上的論證。
此外,克魯曼還提到了富蘭克林·D·羅斯福的國務卿科德爾·赫爾,他認為加強自由世界的經濟聯繫是促進民主國家之間更大團結的一種方式。這種觀點突顯了追求互惠貿易關係背後,除了經濟考量之外,更廣泛的戰略理由。
克魯曼還指出,目前正在討論的美國貿易政策偏離了這種對互惠的歷史重視,因為它包含了針對與美國存在貿易順差的國家的措施,而不管它們的關稅水平如何。他也提到,即使是現在,美國也與許多國家建立了互惠貿易體系,包括與加拿大和墨西哥的自由貿易協定,以及與歐洲的低關稅。
꘏ ꘏ ꘏ ꘏ ꘏ ꘏ ꘏ ꘏ ꘏ ꘏ ꘏ ꘏
反對使用關稅來實現重新工業化的主要論點是什麼?
反對使用關稅作為重新工業化手段的一個主要論點是,美國製造業現在已與全球供應鏈深度整合。正如克魯曼解釋的那樣,汽車產業等產業不再僅僅以美國為基礎,而是北美甚至更廣泛的國際網絡的一部分。實施關稅會破壞這些既定的高效供應鏈,例如,在一個國家的零部件工廠和另一個國家的組裝廠之間設置障礙。這會增加美國製造商的成本,並造成重大的營運中斷,最終損害他們,而不是支持國內工業活動的復甦。因此,在製造流程高度跨國互聯的世界中,關稅可能會適得其反,不利於重新工業化。
此外,儘管一些支持者可能會主張透過關稅來恢復製造業就業,但製造業就業人數的下降主要是由自動化和生產力增長所驅動,而不僅僅是貿易逆差。即使關稅能夠以某種方式消除貿易逆差,製造業就業人數的增加也可能只是小幅增加,而不是恢復到歷史水平。這表明關稅並不是解決重塑製造業部門基本力量的有效工具。
꘏ ꘏ ꘏ ꘏ ꘏ ꘏ ꘏ ꘏ ꘏ ꘏ ꘏ ꘏
精彩對談節錄:
「美國也吸引了大量外國資本流入,而我們有貿易逆差作為其對應物;國際收支始終是平衡的。因此,我們出售的資產多於我們購買的資產,其對應物就是我們購買的商品多於我們出售的商品;根據算術,這一定是真的。」
「美利堅治世。自二戰結束以來,我們在很多方面一直是一個帝國強權——有些人說不只是『某種』——但這非常奇怪;它不像任何以前的帝國。美利堅治世始於馬歇爾計畫;我們沒有掠奪戰敗的敵人,而是重建他們,然後我們建立一個聯盟體系。我們有北約,我們有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等國際經濟機構,這些機構實際上都反映了美國的利益,但至少在表面上,我們最多只是平起平坐的第一名。所以,我們是一個有禮貌、低調、相對慷慨的帝國強權,這是一個很多人都很難理解的角色。」
「沒有任何理由認為這些數字應該在各國之間達到平衡;各種情況都可能發生。所以,關於雙邊貿易失衡的成因,學術界有很廣泛的討論和文獻,但沒有任何說法認為這些失衡本身就是不公平競爭的證據,而這似乎是川普團隊的看法。」
「市場似乎真的認為經濟學教科書是對的,這種保護主義是個非常糟糕的主意。特別是,認為關稅將恢復美國製造業的說法,有很多錯誤之處,其中之一是,我們已經與其他國家整合了美國製造業數十年;沒有『美國汽車工業』,只有一個橫跨加拿大和美國的『北美汽車工業』。」
「保護主義是不可預測且不穩定的,而這種不確定性正是造成經濟衰退的力量。如果你是一家在美國的製造公司,你的下一筆投資是,比如說,一個零件工廠之類的,那麼你應該把這個零件工廠設在成本較低的墨西哥嗎?如果有關稅 25%,當然不應該。但你應該把它設在成本較高的美國嗎?如果關稅取消了呢?所以,無論哪種方式,你都面臨著大量投資被擱置的風險,而且這種情況正在各行各業發生。所以,這種政策的不穩定性,也就是沒有人知道接下來會發生什麼,我認為這讓經濟衰退的可能性大大增加。」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