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9月, 2015的文章

詐欺經濟學

The Economist  Sep 19th 2015  Books and arts The economics of deception      You have been warned 詐欺經濟學     已加註警語 兩位經濟學名家揭露市場是如何施展詐術的 Phishing for Phools: The Economics of Manipulation and Deception. By George Akerlof and Robert Shiller.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272 pages 《願不願全上鉤:操控詐欺經濟學》 「競爭市場的本質,就是詐欺。」這話可不是出自死硬派馬克斯主義者的誇張說詞,而是 兩位諾貝爾經濟學得主提出的新觀點。經濟學教科書裡寫著投資人掌握著「全訊息」(perfect information),照理來說這讓市場有利於投資人,可是耶魯大學的和喬治城大學的卻直指其謬誤。兩位作者發現在許多的市場模型中,其中有一方會被騙,或「上鉤」(phished)。 投資人自以為在市場上表現不錯,自以為投資行為合乎理性;然事實卻是被當「傻瓜」(phool,作者意指不知情受騙者)耍。 經濟學迷早就迫不及待本書的出版。兩位作者自2010年著手寫書,爬羅剔抉超過15,000篇學術文章,將其畢生研究精華濃縮成本書的觀點。資料大量堆疊,似乎是本難讀的書,實則不然。書中有很高的比例是他人的研究,並簡化成適合聚會閒聊的哏。 其中一個章節探討信用卡是怎麼被用來「鉤上」不知情的人。比方說,即然手續費高,商家為何還是要收信用卡?有研究指出信用卡公司向便利商店收取的手續費是後者利潤的兩倍。 妙就妙在信用卡能引誘消費者買的比想要的多更多。普渡大學國際政治經濟學教授Richard Feinberg在一項心理學實驗中印證上述說法:在店家貼上萬士達卡的標誌後,受試者表示願為一整籃的商品付出比控制組更高的價錢。有些狀況下甚至高達200%。一般消費者或許會認為信用卡讓一切都變得更方便了。而事實上,持卡消費者每天都被信用卡「鉤上」。 書中也揭露汽車銷售員的技倆。他們派一位研究助理記錄一位願透露銷售技巧的業務。比方,在幫消費者規畫購車融資時...

旅渡心靈風景

Travels through a mindscape 旅渡心靈風景 奧利佛.薩克斯(Oliver Sacks)總自稱專業為「探索者」(Explorer)。這不僅止於地理上的探險;孩提時的他著迷於史地學家Prescott書中墨西哥和秘魯的遠征;青年時的他則用雙腳、或搭火車、或騎機車旅行北美洲。不過,後來讓他全心全力探索的是他的患者的腦內世界。他深究大腦右葉疾病的患者,並到達「最遠的極地和熱帶」的境界,而得以於內在世界的冰上滑行,或在難以想像、近乎牢不可破的意識森林中闢路,如此他得以將內在世界完整且具共感的細膩描述。即便是在哥大或紐大擔任神經學教授、學務繁重,他仍維持第一線的行醫,以不斷探索患者的腦內世界。 多年下來,他累積了大量的臨床紀錄,當中飽含他的患者的各種奇想和磨難的細節。他經常寫作寫到深夜,修道般地面對孤獨。這樣付出的成果就是數百篇的文章和論文,出版13本書,並間接促成3部電影的開拍,及完成1部舞台劇和1齣歌劇。薩克斯不以「病例」來看待他的患者,而視之為生活努力掙扎的人們,如同狄更斯小說裡的角色。在他的患者群中有幾位透過他的書而變得為人所知:P博士是位傑出的歌唱家,他會把水龍頭當成小孩子的頭來輕拍,還錯把太太當帽子;吉米G,人在1975年卻自認活在1945年,堅信杜魯門為時任總統,而他自己則是剛下潛水艇服役的少年。湯尼C被雷擊後,變得對鋼琴的樂音痴迷;克麗絲汀則無法再感受到她身體的任何部位,亦無所反應。 其中最知名的是1969年他記錄使用L-Dopa、幾位從昏厥數十年中甦醒的僵住症患者,並據以發展出《睡人》這本書。書中這些睡人在剛回到人世時感到極其歡喜,之後卻發生抽搐和類似妥瑞症的狀況。這在當時少有醫師注意,也因此薩克斯投入妥瑞症的研究,甚且研究的興趣強烈到他有一次在曼哈頓尾隨一名女子,只為觀察她是如何以分鐘為單位、模仿每位經過她的人的步伐和動作。 對於醫學故事的著迷,薩克斯自認是遺傳自於北倫敦行醫的雙親,他們總在晚餐時說著和醫學有關的故事。著迷也可能是來自於他手足Michael的精神病,或是他對自身同性戀的觀察,儘管同性戀在當時受到歧視(和他母親的失望),卻未被視為「病症」,只是他就是如此。也或許,著迷源自於他對醫學研究並不在行的事實;因為實驗室裡以數據為主的『可測試性』並不適合他,而儘管羞怯如他,能和患者對談反倒開啟一扇大...

教人面對未來

The Economist :  Teaching tomorrow 教人面對未來 Google自駕車主導人想教人們該如何面對未來 「隨著AI電機工程的效能不斷提升,人類想為社會帶來高效貢獻,會變得愈來愈難。」 持此論點的Sebastian Thrun一手主導了Google街景、Google自駕車和Google眼鏡秘密專案《skunk-works》。儘管擁有上述與AI相關的豐功偉業,卻不代表Thrun被AI趨勢牽著走,他表示:「我們正目睹AI和人類之間掀起爭端,而在這場戰役裡,我是100%站在人類這邊的。」早在他覺得被迫非得選邊站、宣誓效忠人類之前,1967年生於德國的他即長期醉心於人機互動的研究。 2012年,Thrun辭掉Google的全職工作創辦了 Udacity ,其設立的宗旨是要為21世紀創新教育。Udacity的『奈米學位』(nanodegrees)結合了隨選影音課程、短期線上測驗及中、長期學程,且課程設計的合作對象是渴求高技能員工的高科技公司。其核心概念是,任何人只要有幾分鐘的空閒時間,就能登入課程並以自己的步調進行學習。 Thrun強調奈米學位和MOOCs(磨課師)有很大的不同,後者為多所高等教育機構所提供的數位授課系列。符合其高科技底子,Udacity運用AI來分析個別學員的學習資料,以提高黏著度和課程完成率。「我們順利將人類大腦的學習模式逆向解構,從中找到讓人能投入學習的機轉。」Thrun指出: 「我的夢想是要把學習變得像打電玩一樣容易上癮。」 線上課程和自主測驗為免費,而學員支付的是真人所提供的回饋意見,以於課程完成時取得證照。此外,因為教學者通常是剛畢業的奈米學位學員,而非傳統的學院教授,Udacity得以將學費壓在一個月僅數百美元,約大學學費的十分之一。 Thrun宣稱有超過60%的Udacity學員完成課程,對比於MOOCs約僅10%。 奈米學位依難度的高低,設計成4至12個月的課程。短期課程很適合今日的高速工作環境,Thrun認為:「終生雇用的夢想不復。就拿我的專業領域來說,原先所學的技術5年內可能就會被淘汰。 若拿到第一個學位的時間只花6個月,而不像現在拿個學士學位得耗費數年,如此就更有餘裕在往後需要時、獲得更多受教育的機會。 Udacity的全球有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