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04月17日全民廣播電台播出資深媒體人陳鳳馨於節目中專訪之初創投合夥創辦人林之晨(Mr. Jamie),並介紹林的大作《創業:0到100,探索生命的所有可能》。陳評:「書中很多創業的細節、重要的訣竅,我覺得Jamie寫的非常誠懇。」
全民情聖
林自比為創業者的《全民情聖》(Hitch,浪漫喜劇洋片),此乃回應陳點出林參與了200多家公司創業的過程,200多個案例,「其實是200多種人的性格」。她解讀:「創業者最終就是要和市場談戀愛,必須要贏得市場的芳心。每一個人的基礎條件不同,最後如何贏得市場的芳心、路徑也會不同。」
傳教熱情
林將創業比擬如「耶穌基督」般,「我覺得這個是對的,我死也要告訴大家這個是對的,就算是把我釘在十字架上,我也要證明!」並進一步說明:「你要真心相信,這對人類是好的,真的覺得即使全世界都跟我作對,我也要證明給大家看。」陳回應:「要有這樣的熱情,可是也要搭配到自己的能力,足以處理這樣的熱情。更重要的是市場,市場的需求也必須跟你的能力和熱情相符合,三者結合很重要。」三者交集即林所稱「黃金三角」若達到,創業成功就是努力實現加堅持就會有。
先臨摹,再發展自己的風格
林說明創業就像藝術家,要超越prior art,不能閉門造車,要瞭解目前的境界到那?就要先抄襲、模仿,以提升自己的知識和技術。林強調:「抄襲並非好事,而是透過臨摹,先把自己的level提升到業界第一流的水準,才有機會超越!」。林並提及中國的夯詞:「先抄襲,再超車。」、「創業的曲線加速」。陳再補充:「很重要的是要把自己的技術的能力、知識、觀察市場的能力、熱情關注的方向,都要提升到一定的水準。」
創業是工具,非目的
林強調創業是因為有一個目的必須要達成,創業者得「認為有一件事非實現不可,這件事因為沒有一家公司在做、沒有其他人類組織在做它,所以必須要創造一個人類組織去做它,而且是生生不息的人類組織,去完成這件事。」
陳認同林於書中強調創業的目的「不是賺錢」〈28 創業是為了賺大錢嗎?〉的。林說明創業的「期望值」,遠低於去一家好公司上班。創業又像「樂透」,100人當中只有1人會賺大錢,99人都是賠錢的。
林自述樂在其中:「我很喜歡跟創業者討論,產品怎麼做才會更符合用戶的需求,商業模式要怎麼改,更可以規模化?該選擇什麼市場?市場現在的機會在那裡?等等這些事情是身為一位創業家真正enjoy的事。」林至今輔導過220家startups,存活比例80%,募得A輪資金30多家。對岸在推「互聯網+」,這220家就是在做,比方5945呼叫師傅、EZTABLE餐廳訂位、插畫平台Fandora 等。網路是其商業模式的核心,陳:「利用網路平台,改變傳統產業發展過程的限制,是種跳躍。」林:「通路模式的跳躍,過去對傳統通路對消費者的掌握差,現在透過網路、手機變好。」
林此次點出兩種傳統的不足:
一、傳統通路的無效率性,無知(無法掌握消費者)。
二、傳統創投只見過幾次面,再實地查核就決定要不要投,很像「相親」,無法瞭解公司真實運作的樣子。其次,投資後無法在投資組合之間彼此合作,因為創辦人之間不曾互動過。
之初創投成功秘訣
首先:從加速器開始,前面半年至兩年的時間,無金錢關係,為夥伴關係,「最接近的看著你成長,我完全瞭解你的團隊的狀況,你們創辦人有沒有吵架,你們做生意的credit、你們有沒有誠信的問題等等,等到我要投資的時候,我根本不用對你的團隊做任何的審查,我完全瞭解你,所以我要做決策是非常快的!」
第二:半年收25個團隊進來,全在同一個大辦室工作,讓團隊彼此互相瞭解、幫忙,建立信任。陳:「而且那半年期間他們之間所產生的腦力激盪是非常驚人的!」林:「這是非常大的無形資產,體驗過的人才能瞭解。」
林表示創投不是「皇上選妃」,而是要出去找好的案子,說服創業家「為什麼你應該拿我的錢?我能夠提供給你什麼樣的事情、價值,是你不能做或不想做的,因此你要讓我成為你的股東。其實,創投真正的工作不是在挑案子,而是想辦法讓優秀的創業家拿他的錢。」他進一步指出:「大部分拿不到錢的創業者,不是你不優秀,而是你沒有到達一流創業者的程度。」再點出有些創業者「沒有意識到這是個競爭的市場,」因為同時期的創業者有成千上萬家。並以股票投資比擬,不可能亂買。林比喻創業者「要當金城武,而不只是個演員。」因為金城武不怕沒電影拍,還有人為他量身訂作角色。
陳點出創業不易的原因:「一開始想的是A,常常是因為想得不夠成熟,是限於生活經驗當中需要A,有些構想太早、有些構想太狹隘…從自己小小生活圈想出的應用。想法和市場有一段距離,就需要調、 調、調。有熱情、有技術,就要去找市場需求。 」
陳互應林書中多次提到的論點:「困而求進步。困境,其實是突破很重要的來源,否則無法真心的找到市場的需求。」林以孔子的「吾少也賤,故多能鄙事」及「千金難買少年窮」,勉勵剛開始創業很窮,就會不斷去學習各種厲害的方法,到後來就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就會成為很優秀的創業者。
全民情聖
林自比為創業者的《全民情聖》(Hitch,浪漫喜劇洋片),此乃回應陳點出林參與了200多家公司創業的過程,200多個案例,「其實是200多種人的性格」。她解讀:「創業者最終就是要和市場談戀愛,必須要贏得市場的芳心。每一個人的基礎條件不同,最後如何贏得市場的芳心、路徑也會不同。」
傳教熱情
林將創業比擬如「耶穌基督」般,「我覺得這個是對的,我死也要告訴大家這個是對的,就算是把我釘在十字架上,我也要證明!」並進一步說明:「你要真心相信,這對人類是好的,真的覺得即使全世界都跟我作對,我也要證明給大家看。」陳回應:「要有這樣的熱情,可是也要搭配到自己的能力,足以處理這樣的熱情。更重要的是市場,市場的需求也必須跟你的能力和熱情相符合,三者結合很重要。」三者交集即林所稱「黃金三角」若達到,創業成功就是努力實現加堅持就會有。
先臨摹,再發展自己的風格
林說明創業就像藝術家,要超越prior art,不能閉門造車,要瞭解目前的境界到那?就要先抄襲、模仿,以提升自己的知識和技術。林強調:「抄襲並非好事,而是透過臨摹,先把自己的level提升到業界第一流的水準,才有機會超越!」。林並提及中國的夯詞:「先抄襲,再超車。」、「創業的曲線加速」。陳再補充:「很重要的是要把自己的技術的能力、知識、觀察市場的能力、熱情關注的方向,都要提升到一定的水準。」
創業是工具,非目的
林強調創業是因為有一個目的必須要達成,創業者得「認為有一件事非實現不可,這件事因為沒有一家公司在做、沒有其他人類組織在做它,所以必須要創造一個人類組織去做它,而且是生生不息的人類組織,去完成這件事。」
陳認同林於書中強調創業的目的「不是賺錢」〈28 創業是為了賺大錢嗎?〉的。林說明創業的「期望值」,遠低於去一家好公司上班。創業又像「樂透」,100人當中只有1人會賺大錢,99人都是賠錢的。
林自述樂在其中:「我很喜歡跟創業者討論,產品怎麼做才會更符合用戶的需求,商業模式要怎麼改,更可以規模化?該選擇什麼市場?市場現在的機會在那裡?等等這些事情是身為一位創業家真正enjoy的事。」林至今輔導過220家startups,存活比例80%,募得A輪資金30多家。對岸在推「互聯網+」,這220家就是在做,比方5945呼叫師傅、EZTABLE餐廳訂位、插畫平台Fandora 等。網路是其商業模式的核心,陳:「利用網路平台,改變傳統產業發展過程的限制,是種跳躍。」林:「通路模式的跳躍,過去對傳統通路對消費者的掌握差,現在透過網路、手機變好。」
林此次點出兩種傳統的不足:
一、傳統通路的無效率性,無知(無法掌握消費者)。
二、傳統創投只見過幾次面,再實地查核就決定要不要投,很像「相親」,無法瞭解公司真實運作的樣子。其次,投資後無法在投資組合之間彼此合作,因為創辦人之間不曾互動過。
首先:從加速器開始,前面半年至兩年的時間,無金錢關係,為夥伴關係,「最接近的看著你成長,我完全瞭解你的團隊的狀況,你們創辦人有沒有吵架,你們做生意的credit、你們有沒有誠信的問題等等,等到我要投資的時候,我根本不用對你的團隊做任何的審查,我完全瞭解你,所以我要做決策是非常快的!」
第二:半年收25個團隊進來,全在同一個大辦室工作,讓團隊彼此互相瞭解、幫忙,建立信任。陳:「而且那半年期間他們之間所產生的腦力激盪是非常驚人的!」林:「這是非常大的無形資產,體驗過的人才能瞭解。」
林表示創投不是「皇上選妃」,而是要出去找好的案子,說服創業家「為什麼你應該拿我的錢?我能夠提供給你什麼樣的事情、價值,是你不能做或不想做的,因此你要讓我成為你的股東。其實,創投真正的工作不是在挑案子,而是想辦法讓優秀的創業家拿他的錢。」他進一步指出:「大部分拿不到錢的創業者,不是你不優秀,而是你沒有到達一流創業者的程度。」再點出有些創業者「沒有意識到這是個競爭的市場,」因為同時期的創業者有成千上萬家。並以股票投資比擬,不可能亂買。林比喻創業者「要當金城武,而不只是個演員。」因為金城武不怕沒電影拍,還有人為他量身訂作角色。
陳點出創業不易的原因:「一開始想的是A,常常是因為想得不夠成熟,是限於生活經驗當中需要A,有些構想太早、有些構想太狹隘…從自己小小生活圈想出的應用。想法和市場有一段距離,就需要調、 調、調。有熱情、有技術,就要去找市場需求。 」
陳互應林書中多次提到的論點:「困而求進步。困境,其實是突破很重要的來源,否則無法真心的找到市場的需求。」林以孔子的「吾少也賤,故多能鄙事」及「千金難買少年窮」,勉勵剛開始創業很窮,就會不斷去學習各種厲害的方法,到後來就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就會成為很優秀的創業者。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