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2025的文章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克魯曼談川普新關稅

 《紐約時報》專欄作家艾茲拉·克萊恩和諾貝爾獎得主保羅·克魯曼之間關於川普新宣布的關稅的討論。克魯曼對關稅表示強烈反對,批評它們的複雜性、高稅率以及基於貿易逆差的看似任意的計算方式。他們探討了潛在的負面經濟後果,包括貿易戰、企業面臨的不確定性增加以及經濟衰退的風險。對話還涉及關稅自相矛盾的理由,以及它們是否能實現重新工業化或國家安全等既定目標,最後對其背後的動機和潛在結果持懷疑態度。 川普宣布的這種廣泛關稅預計將對全球貿易關係和長期經濟穩定產生重大且潛在的負面影響 對全球貿易關係的影響: 1.貿易摩擦和報復增加: 其他國家可能會以自己的報復性關稅回應美國的關稅。雖然經濟理論認為,在狹隘的成本效益分析中,不回應可能是最佳選擇,但政治現實和民族自尊可能會迫使他們採取報復行動。這種針鋒相對的升級可能會導致貿易戰。 2.盟友疏遠: 關稅是對歐盟、加拿大和墨西哥等盟友徵收的,這可能會疏遠他們,並可能迫使他們與其他國家,包括潛在的敵對國家,建立更強的經濟聯繫。這破壞了歷史上的做法,即加強民主國家之間的經濟聯繫被視為建立團結和加強國家安全的一種方式。 3.現有貿易協定的破壞: 美國歷來倡導互惠貿易協定,但新的關稅制度似乎無視這一原則。即使是現有的協定,如與加拿大和墨西哥的協定(美墨加協定),也因這種新做法而受到破壞。 4.產生複雜的原產地規則問題: 各國之間不同的關稅稅率,例如歐盟的關稅高於英國,將需要複雜且繁瑣的原產地規則來確定商品的實際原產地,導致文書工作增加和潛在的漏洞,例如轉運。 5.對全球貿易體系的信任受到侵蝕: 關稅計算和宣布的不可預測和看似任意的性質可能會侵蝕對既定國際貿易體系的信任。 對經濟穩定的影響: 1.經濟不確定性增加: 關稅政策的不可預測性和不穩定性被認為是主要的經濟衰退因素。企業在做出投資決策時面臨著巨大的不確定性,因為他們不知道未來的關稅水平。這種政策不確定性的程度在美國近代史上是前所未有的。 2.製造業和供應鏈的破壞: 儘管既定目標是美國重新工業化,但關稅預計將通過提高成本和分割整合的北美和全球供應鏈,特別是在汽車工業等行業,對美國製造業造成巨大破壞。 3.經濟衰退的可能性: 關稅造成的經濟不確定性大大增加了美國以及潛在全球經濟衰退的可能性。雖然傳統關稅可能只會降低經濟效率,但目前不穩定的保護主義構成了更大的風險。 4.無法保證...

韓裔經濟學教授張夏準談川普關稅

曾為金融交易員和經濟學家的英國YouTuber蓋瑞·史蒂文森(Gary Stevenson,1986年生),頻道「GarysEconomics」,在餐桌上和出版過《Edible Economics 餐桌上的經濟學》的倫敦大學亞非學院教授韓裔經濟學教授張夏準(장하준,Ha-Joon Chang,1963年生)對談: Gary:今天是什麼日子啊?是叫解放日嗎?今天是川普準備課徵一堆關稅的日子。你在研究中常談到一個主題:貧窮國家是怎麼變成富裕國家的。這真的很有意思,因為其實在過去70年裡,真的沒多少個貧窮國家成功轉型成富國,而南韓可能是其中表現最突出的例子之一。如果我沒理解錯的話,你的觀點是,這些成功的國家,不只像南韓,還包括美國、英國在歷史上,其實都有運用過關稅和貿易保護這類手段。 所以說,今天剛好是川普推動關稅政策的日子,我如果不問你關於關稅的看法,好像說不過去。你覺得「關稅」這個概念本身怎麼樣?你怎麼看川普的關稅政策?你覺得這些做法會不會真的提升美國人民的生活水準? 張夏準:首先,關稅就跟其他政策工具一樣,它可以用在好的目的上,也可以用在壞的。沒有哪一種工具是絕對好或絕對壞的,關鍵在於「為什麼用」跟「怎麼用」。 最成功的關稅應用,是所謂的 「幼小產業保護」(infant industry protection) 概念。這個概念的意思是,經濟還不夠發達的國家,政府需要用 關稅 來保護和扶植自己的產業,也可以搭配 補貼 等等其他方式,讓這些產業慢慢長大,最終能跟國外那些強大的企業競爭。但 在成長階段,需要保護。 從字面上就看得出來這是一種像在「養小孩」的做法。你可以讓你五、六歲的小孩去工作——現在很多貧窮國家仍然在這麼做——短期內好像可以省下一些錢,因為你不用付他上學、吃飯、住宿的費用,他自己養自己。但這樣一來,他就永遠不可能成為核子物理學家、經濟學家或建築師,他無法成為一個高生產力的人,因為他沒有去上學、也沒機會上大學。 所以,你必須讓這個小孩去學校念書,等他長大了再讓他進入勞動市場。這種模式,其實在很多國家都成功過。像18到19世紀初的英國,當時還不是歐洲技術最領先的國家,因為那時比利時、荷蘭和義大利某些地區的技術都還比較先進。 英國在19世紀透過保護措施發展本土工業,而美國直到二戰前都維持很高的關稅,常常是 40%~50% 。所以川普現在的關稅比起當時來說根本不算...

Robinhood推訂閱和AI理專小幫手

2013年成立的美國羅賓漢(Robinhood Markets, Inc.)金融服務公司,提供電子交易平台,進行股票、ETF、選擇權、期貨和加密貨幣的交易。還提供加密貨幣錢包、信用卡和其他銀行服務,並擁有新聞網站 Sherwood.news。 公司命名是期許「讓所有人都能進入金融市場,而不僅僅是富人」,且不收取佣金或最低帳戶餘額要求。羅賓漢的目標客戶是千禧世代;2022年統計資料顯示客戶的平均年齡為 32 歲。 Robinhood的營收來源包括交易(訂單流付款和加密貨幣的入金;佔Q4營收 67%)、淨利息收入(主要來自融資融券、客戶現金餘額的利息收入和信用卡;佔Q4營收 29%)以及其他來源(訂閱費用和 Sherwood.News 上的廣告收入;佔Q4營收 4%)。Robinhood擁有 2,520個萬入金帳戶和 1,930 億美元的託管資產。平台在美國、英國以及僅限加密貨幣交易的歐盟地區提供服務。 ▱▱▱▱▰▱▱▱▱ Robinhood共同創辦人兼CEO弗拉德·泰內夫(Vlad Tenev)接受CNBC專訪談新品推出,包括私人銀行、增強型財富管理服務和AI理財顧問小幫手,該公司正致力於吸引高資產的投資人 ▍Robinhood透過 3 項關鍵策略,利用其現有的Robinhood Gold訂閱服務,提供獨立的顧問服務,來將其新金融服務變現。 1. 整合Robinhood Gold:所有新推出的三項金融服務——財富管理(羅賓漢策略,Robinhood Strategies)、私人銀行和AI理財顧問小幫手功能(Cortex,原意為大腦皮質)——都是Gold訂閱服務的一部分。Gold是每月 5 美元或每年 50 美元的訂閱服務,用戶數量顯著成長。 2. 客戶忠誠度和增加「錢包份額」(Wallet Share):訂閱模式培養忠誠度,使羅賓漢在客戶考慮其他金融服務時「首先想到」。透過提供有價值的特性並將新服務捆綁進Gold訂閱中,Robinhood旨在滿足客戶更多的金融需求,提高「錢包份額」。此策略的靈感來自亞馬遜 Prime 和好市多等成功的訂閱模式。 3. 獨立顧問服務:計劃在Gold訂閱服務之外,獨立提供顧問服務。由於支援投資組合所需的工作量並非與管理資產規模呈線性比例關係,因此預計這將是一項有利可圖的業務。這意味著管理 100 萬美元的投資組合,不一定需要管理 10 萬...

川普 2.0 最重要思想家

2004年由矽谷最具影響力的人物之一Peter Thiel(1967年生)共同創立的Palantir(取名自《魔戒》中的真知晶球 Palantír)從大數據分析公司,至今晉升股價漲幅飆升媲美輝達的AI國防股──成立初衷為美國情報組織開發相關軟體,助2011年美軍成功擊斃賓拉登。 擁有史丹佛法律學位、在德國拿到新古典社會理論博士的共同創辦人CEO Alexander Caedmon Karp(1967年生)於媒體上受訪時,言論常出人意表,措辭強烈,桀驁不馴和馬斯克不分軒輊。Karp樂於羞辱同行,因為同行拿下五角大廈合約的手段是透過bootcamp:打高爾夫、精美的power point簡報、高檔牛排晚餐。 臺灣藍綠知識分子皆服其論述、曾推出過《優秀是教出來的》、《正義:一場思辨之旅》等發聾振聵翻譯書的顏擇雅發行人認為Karp是「川普這次任期的最重要思想家」,Karp新書《科技共和國:硬實力、軟信念與西方的未來》(The Technological Republic: Hard Power, Soft Belief and the Future of the West)一出版即空降偏左的《紐約時報》暢銷榜亞軍,顏女士點出:「這本書認為美國問題在科技,或說明明擁有科技優勢,卻不知如何運用。譴責美國科技界過去幾十年都只面向消費市場,只想著賺錢,沒在關心科技對於國家的安全與強盛應該扮演什麼角色。」 𖣐𖣐𖣐𖣐𖣐𖣐𖣐 ▍The Technological Republic兩大主題: 第一是對二戰時及戰後美國政府與科學家、工程師合作的懷舊渴望,這種合作讓美國成為科技巨擘。對Karp來說,就像許多與他想法相似的思想家(包括前任英國首相首席顧問康寧斯,Dominic Cummings)一樣,創造原子彈的曼哈頓計畫看來像是個失落的天堂。 第二個主題是Karp所稱的「美國心智的空洞化」(The Hollowing Out of the American Mind):放棄信念、技術的不可知論,以及「假設一個人從道德或倫理觀點的正確性,排除了與地緣政治對手相對權力這一更令人不快且根本的問題進行接觸的必要性,特別是哪一方擁有對另一方造成傷害的更強能力。當前時刻的願望思維及其許多政治領導人最終可能導致他們的失敗。」此即副標題中的「軟信念」,類似保守派哲學家艾倫·布魯姆(Allan B...

橋水、Salesforce兩位大咖同台談世局

CNBC美女主播Sara Eisen在新加坡活動中專訪全球最大對沖基金橋水Ray Dalio和 Salesforce執行長Marc Benioff(兩位大咖首次同台亮相),以下是鏈新聞和鉅亨沒報導的訊息:  ▍是否處於泡沫: 針對是否處於泡沫的問題,Ray Dalio 表示,從歷史上看,在新科技(如網路泡沫)的炒作期間,人們會變得興奮,不關注價格,認為無論成本如何都必須持有股票。他接著指出:「以低價買入一家糟糕公司的股票,比以高價買入一家優秀公司的股票要好。」他認為,目前的情況與 1998-99 年在這方面很相似。  ▍貿易互惠: Mark Benioff 認為互惠「非常好」。他解釋說:「如果你有一個明確的規則,比如一個國家以這種方式對待你,你就以同樣的互惠方式對待那個國家,這樣你們就站在同一陣線。」 Benioff 還強調了將「內容」(如互惠政策的實質)和「方式」(實施的方式)結合起來的關鍵重要性。他認為,如果你不能以「一致、清晰和有意義的方式」將「內容」和「方式」結合起來,就可能導致「高度的波動和衝突」。這種關於「方式」的不確定性也可能導致企業支出下降。  ▍Salesforce 的資料中心策略: Benioff 提到 Salesforce 在過去 26 年來一直是一家軟體公司,並且資料中心部署成本很低,主要是為了說明在資料中心基礎設施方面進行重大投資的背景。Salesforce 作為一家軟體公司,其商業模式與構建這些資料中心的公司(超大規模資料中心業者)不同。由於超大規模資料中心業者之間的激烈競爭,在這些資料中心上部署軟體的成本非常低,這對 Salesforce 來說是一個巨大的優勢。 此外,Benioff 指出,資料中心和底層硬體正在成為商品,這進一步鞏固了軟體公司的優勢,因為它們可以利用這些基礎設施,而無需進行大規模的資本支出。  ▍Ray Dalio 強調歷史觀點的重要性: Dalio指出,貨幣秩序、國內政治秩序和國際地緣政治秩序最終都會結束並轉變為新的秩序。這些轉變通常以重大衝突告終,例如戰爭和國內內戰,以及貨幣秩序的變革。 在討論貿易緊張和關稅時,Dalio 將其視為「歷史模式的延伸」。他將其與 1930 年代的歐洲國家進行了類比,以德國為例,德國實施了債務減記、關稅、民族主義、保護主義和軍國主義等政策。他認為,...

德人解釋美歐間的誤解

德國理論物理學家、YT網紅薩賓·霍森菲爾德(Sabine Hossenfelder,1976年生)的觀點經常對主流科學敘事的提出質疑,主張對複雜主題得更深入理解,此風格為她贏得大量追隨者,並在科學界和公眾領域引發議論。近來Sabine發現美國人對歐洲人的態度越來越負面,反之亦然。她認為美國和歐洲都有很多值得欽佩的地方,以下是她的觀察和期許: 美歐之間的摩擦其實還算友善,迷因裡常看到,比如美國人說「歐洲人的腦袋無法理解」像是SUV、高速公路交流道,或者超大份的餐點跟飲料。 反過來,歐洲人也回擊:「美國人的腦袋無法理解」像是公制單位、公廁門下面有縫的那種隔間,或者垃圾分類(兩個月前紐約市終於引進垃圾桶,我這個歐洲腦真的無法理解耶。影片網友留言:持平來說,任何不住在紐約的美國人都無法理解那裡缺垃圾桶的情況。) 當然,美歐之間的咀唔鴻溝也不是什麼新鮮事。 一個多世紀前法國的總理克里蒙梭(Georges Clemenceau,1841年—1929年)說過:「美國是歷史上唯一一個奇蹟般從野蠻直接跳到墮落,沒經過文明中間階段的國家。」 愛爾蘭劇作家蕭伯納(George B. Shaw,1856年—1950年)說:「100%的美國人有99%是白癡。」 邱吉爾(Winston Churchill,1874年—1965年)講過:「美國人總是得把所有可能性都試過一遍,才會勉強去做對的事。」 美國人對歐洲人好像也沒多友善。 美國喜劇演員傑基·梅森(Jackie Mason,1928年—2021年)開玩笑說:「英國是全世界唯一一個食物比性愛還危險的國家。」 影歌雙棲長青藝人貝蒂·蜜勒(Bette Midler,1945年生)曾稱:「紐約時間3點的時候,倫敦還停在1938年。」 美國政治諷刺記者派屈克·歐魯克(Patrick Jake O'Rourke,1947年—2022年)說:「你永遠可以跟德國人講道理;你也可以跟農場裡的動物講道理,但講了沒用啊,反正就是好玩啦。」 有不少歐洲人覺得美國人很笨,竟然能接受自己那樣的生活條件。自從川普第一次當總統後,這種看法特別明顯。 反過來看,很多美國人也覺得歐洲人很笨,竟然能接受自己那樣的生活條件。這種想法好像主要來自美國經濟比較強,或者某些職業收入比較高,還有歐洲稅超重的印象。我在X上老是碰到這種態度,它假設其他國家的人得同步美國的價值觀。我在...

《幣漲無疑:加密貨幣,一場史詩級騙局?》摘錄純分享

早安財經出版社、來自馬來西亞的沈雲驄發行人,除了在舊媒體的多個廣播節目活躍外,也經營新媒體個人影音頻道,在知識份子圈具影響力,自述身邊有不少幣圈年輕人。繼推出在美國被嫌替SBF(山姆·班克曼-弗里德)辯解、出過《魔球》等暢銷書Michael Lewis的《無限風暴:FTX帝國興衰交響曲》(Going Infinite)之後,再為繁體中文讀者帶來SBF也是主角之一,但顯然對幣圈貶意較強的《幣漲無疑》(Number Go Up)。 彭博新聞社的調查記者齊克·法克斯(Zeke Faux)開始是要深入調查泰達幣(Tether,主要功能是扮演加密產業的銀行),意外成了為期兩年的旅程,他採訪數百位幣圈賭徒、程式設計師、炒作者與億萬富豪,他寫作的初衷是希望投資人捧著鈔票跳進幣圈前,得先知道的近期幣圈史。 ▍駭客鴛鴦 書中Bitfinex交易所被竊119,754枚比特幣案中,最吸睛的一對年輕夫婦,被逮後沒被指控涉嫌駭客攻擊,而被指控試圖隱瞞遭竊資金處置: 利希滕斯坦生於俄羅斯,在芝加哥長大,父母為躲避宗教迫害而從俄羅斯搬到芝加哥,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分校畢業。人稱「荷佬」(Dutch)的利希滕斯坦有碧綠雙眼、一頭濃密的黑色捲髮,身高約173公分,長得像娃娃臉的演員伊利亞·伍德(Elijah Wood)曾在舊金山育成中心擔任輔導師。曾與利希滕斯坦做過「聯盟行銷」(afiliate markering)生意的友人形容:「他是那種煩人的怪咖,老是想著激怒你。」 當時31歲、小型文案公司SalesFolk創辦人、定期為《富比士》撰寫專欄的摩根小姐,以「狂歡可汗」為藝名的饒舌歌手身分在紐約沙龍 (NYC Salon) 的活動上演講,講題是「如何運用社交工程做任何事情」,她說:「我討厭『操縱』這個說法。社交工程是讓人們分享他們原本不會分享的資訊,或採取他們原本不會做的行動」。LinkedIn上一則利希滕斯坦的推薦文:「摩根巧妙地設計精準的訊息,像磨利的肉鉤那樣,牢牢 鉤 住顧客的大腦。」 犯罪紀實影片的製片人發現,摩根與假名媛安娜·狄維 (Anna Delvey)或生技新創Theranos創辦人伊莉莎白·荷姆斯(Elizabeth Holmes)很像。Netflix 在摩根被捕三天後,就委託《虎王》(Tiger King)這部煽情私人動物園紀錄片的製作人,拍攝一部有關狂歡可汗的紀錄片。其他因這個...